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10月12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指挥中心的大厅里,洋溢着紧张兴奋的气氛,上午9时整,载有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大厅里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天,在指挥和观看飞船起飞的人们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飞船升空之后,胡锦涛笑容满面地站起来,和在场的科学技术人员一一握手,其中,除中青年科技人员外,还有许多功勋卓著的老科学家,当胡锦涛总书记走到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教授的面前时,两人再次热烈地握手互致祝贺。这已经不是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和朱光亚教授握手了。2004年12月24日,胡锦涛总书…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采访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写了长篇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通讯由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次采访给了我很大启示:在我国国防科研单位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为中国的强盛不遗余力地奋斗着。从此以后,在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下,我开始进入这个“禁区”采访,在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里,我又接连采访了一些和“两弹”有关的人物,其中有科学家,也有军队的领导,张蕴钰将军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满怀报国豪情,又有诗人情怀的将军,对我谈的许多关于中国核武器靶场选址的秘闻,我至今仍记忆犹…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进入中国科技界采访后,曾有机会接触并采访过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当时,李四光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曾和院长郭沫若,副院长吴有训、竺可桢一起,共同主持过中国科学院的工作。在这同时,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部部长,在中国寻找石油,以及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唐山大地震前夕,作为一位地质学家所表现的那种爱国、敬业、对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在晚年已经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时,所表现的那种无私无畏的忘我精神,以及他临终前的热切恳求——恳求医生再延长他半年时间的生命,以完…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采访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写了长篇通讯《两弹元勋邓稼先》。这篇通讯由新华社对国内外播发后,引起了很大轰动。这次采访给了我很大启示:在我国国防科研单位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为中国的强盛不遗余力地奋斗着。从此以后,在有关部门的热情支持下,我开始进入这个“禁区”采访,在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里,我又接连采访了一些和“两弹”有关的人物,其中有科学家,也有军队的领导,张蕴钰将军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满怀报国豪情,又有诗人情怀的将军,对我谈的许多关于中国核武器靶场选址的秘闻,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5.
我近距离接触并采访美籍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是在全国科学大会举行以后的第二年,即1979年的春天。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国内外炎黄子孙都感到欢欣鼓舞的一个春天。此时的李政道教授正值中年,他不远万里,不辞辛劳地从美国归来,在北京科学会堂做了为期7周  相似文献   
6.
1987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国防科工委的电话,电话中让我于次日下午到北京八宝山公墓陪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不久前我采访报道过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扫墓。杨振宁教授与邓稼先教授的深厚友谊那天,我如期而至。同时前往扫墓的还有宋健、周光召,以及国防科工委的负责人伍绍祖等。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也去了。这天杨振宁身穿白色的风衣,黑色西装,来到八宝山的骨灰堂。他眼里含着热泪,向他少年时代的同学、好友邓稼先的骨灰盒深深地鞠了3个躬。祭奠以后,在院子里他同我们大家合影留念。杨振宁教授与李政道教授在上个世纪50…  相似文献   
7.
在人生的旅途中,青年时代的立志是很重要的。立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有梦想。志向(或是梦想)确立以后,就应朝着志向或梦想去奋斗。经过无数次的挫折、失败、成功,尤其是执著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最后圆了自己的梦。  相似文献   
8.
1964年夏天,中国举行了首次大型的国际会议——北京科学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将在北京西郊新建成的科学会堂举行。为了做好这次讨论会的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组成了由十几位记者参加的报道组。因为这是在我负责的科学领域里首次举行的大型的国际盛会,因此,编辑部要我负责采写每天的大会综合新闻。除此之外,还要我访问几位中国当代著名的科学家,其中有著名建筑史学家梁思成。  相似文献   
9.
回忆周荣鑫     
我从事记者工作的数十年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许多事,已经渐渐远去了、淡忘了。而有些采访对象,他们的经历和命运,却深深地铭刻在了我的记忆中。原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长周荣鑫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听到李政道教授的名字,是在40多年前的一个早晨。那时,我还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那天早晨,我刚走进新华社编辑部就感到气氛异常活跃。编辑们一面兴奋地阅读刚刚收到的外国通讯社的电讯稿,一面兴奋地谈论着什么叫“宇称守恒”,什么叫“宇称不守恒”。李政道和杨振宁教授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推翻“宇称守恒定律”的讯息,就这样迅速地传遍了全世界。“李政道和杨振宁是谁?他们是怎样做出了这惊人的发现?还有吴健雄教授,他们这些华裔科学家何时才能来中国谈谈他们的治学经验,他们的甘苦,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生活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