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粤东潮汕五种闽南方言韵书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了《潮声十五音》、《潮语十五音》、《击木知音》、《潮声十七音》和《新编潮汕方言十八音》等五种有代表性的潮汕方言韵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比较法,把这些韵书与现代粤东潮汕各县市方言音系进行历史地比较,从而窥探其音系性质及其语音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韵》韵系与漳州方言韵系进行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异同点。《广韵》共有206个韵类,142个韵母,其中阴声的40个,阳声的51个,入声韵5且个;而漳州方言则有韵母85个,其中阴声韵17个,鼻化的16个,阳声韵15个,入声韵37个,比《广韵》少了57个韵母。《广韵》各摄在漳州方言中有合并趋势。如假摄与果摄,遇摄与流摄,蟹摄与止摄,效摄与果摄,流摄与效摄,通摄与江摄、宕摄,梗摄与曾摄等等,不是在文读音上就是在白读音上有混淆的趋势。入声的字的文读音-P、-t、-k韵尾的界限分明,白读音喉塞韵尾为数较多,-P、-t、-k的界限完全混淆。  相似文献   
4.
泉州方言是汉语中存古成分最多的一个方言.将泉州方言和泉州文化互为观照,可以使泉州方言的研究更为深入,同时也为闽方言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学会于1999年7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召开第十届学术年会暨国际中国语文研讨会。此次盛会由中国语言学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和香港大学中文系参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建省教育委员会、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香港大学中文系提供了赞助。7月21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语言学会秘书长赵金铭教授主持,福建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马重奇教授首先宣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教授的书面讲话,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侯精一教授代表学会致开幕词,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闽台闽南方言韵书说略;二、闽台闽南方言诸韵书" 十五音"的来源;三、闽台闽南方言韵书韵母系统大同小异;四、闽台闽南方言韵书声调系统比较;五、结论.  相似文献   
7.
16世纪迄今闽北政和方言去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变移过程,也是两种去声调向三种去声调演变的过程。本文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一、明、清二种手抄本《六音字典》音系比较;二、明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对应研究;三、清本《六音字典》去声字与现代政和方言去声字对应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汉语,得从研究活生生的方言入手。泉州方言作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同时承载着丰厚的闽南文化。林华东教授《泉州方言研究》就泉州方言作了深入的源流考察和理论阐释,在泉州方言语言、词汇、语法特点探索的基础上展开文化层面的系统分析,对语言的生存和流播以及泉州方言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作了富有见地的探索,提出了令人信服的见解。该书的出版,对于发掘和弘扬泉州方言乃至闽南方言、实践闽南文化生态的保护等,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瑰宝之一。元代戏曲运动的特点,一是它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一是元曲属于一种新兴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也就是元曲语言的口语化和语音的规范化。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云:“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盛,则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则自  相似文献   
10.
《南音三籁》是一部很重要的南散曲戏曲选集。编者空观主人即是明末凌蒙初的号。他是浙江乌程人,曾授上海县丞,官至徐州判。编者一共选了元明两代的南散曲九十七套和小令二十七首;又选了南传奇一百三十二出和只曲十七首。他所说的南音,就是指南曲;他所说的三籁,就是将所选各曲都品评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个等级。 曲有南北之分。南北语音不同,南北曲的用韵也就不同。曲韵专书也就有南北派之分。《中原音韵》是最早的一部曲韵韵书。它是适应北曲发展的需要,统一戏曲语言的著作。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中原音韵》的影响一直都是很大的。北曲的创作和演唱,以《中原音韵》为用韵的典范。而南曲没有专门的韵书,等到《洪武正韵》出来以后,南曲作家和艺人觉得这部韵书和南方语音较为接近,就拿来作为主要参考。故明清时代戏曲界就有“北主《中原》,南宗《洪武》”的说法。但是,《洪武正韵》虽说可以用来作为南曲的参考,但到底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