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这是一个难得的星期天。地处东非高原的乌干达天清气朗,阳光灿烂。几年来一直是战乱中心的首都坎帕拉,这天显得格外平静。一大早,使馆里的许多同志都去市郊维多利亚湖边钓鱼,而在市郊工作的农业专家组的几个同志则到使馆来玩。闲谈中,他们爆出了一条大新闻:邻国肯尼亚当日凌晨发生军事政变!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我两次访问以色列,每次去都采访了不少政坛要人。目前,以色列和中国尚无外交关系,彼此需要了解,但了解都不够,因此,我觉得,将采访情况写出来,对我国读者了解以色列也许会有帮助。不期而遇的“半内部性”重要会议的采访第一次访问以色列是1989年5月,与钱文荣同志同行。那是中国记者首次正式访问这个犹太国家。其时,正值中东和平进程又一浪起,以色列政府正在制  相似文献   
3.
一座没有藏书的图书馆记载着一段耻辱的历史,它给人们的启示胜过世界上任何一座藏书百万的大图书馆。  馆舍中无图书却称是图书馆,确实有点不可思议。但世界上确实有这样一座图书馆,我在不久前参观过这座位于柏林市中心倍倍尔广场上的奇特的图书馆。倍倍尔广场位于德国著名的洪堡大学前面。广场中央的方石地面上镶嵌着一块1.2米见方的钢玻璃。几经游人践踏,玻璃有点发毛。但透过有点模糊的玻璃面,仍可看到下边是一个密封的幽洞。洞深5米,洞底是一个约50平方米的暗室。暗室的四周摆着一排排木制的书架。据说,书架上可摆放两万册图书,但却一…  相似文献   
4.
我初次到国外当记者,几年时间,都是在非洲的战乱中度过的。其间,有冒着枪林弹雨去采访的险情,有捕捉不到新闻的苦恼,也有抢发重大的消息后的庆幸与欢欣。迎接我的是战争1978年10月底,我被派到乌干达担任常驻记者。一下飞机,只见机场上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旅客被严加搜查。我惊问其故,来接我的同志不无幽然地说:“阿明总统在以军礼欢迎你。”原来,早已搞得天怒人怨的阿明政权,为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延缓其覆灭的命运,就在我前来乌干达的途中,突然派兵入侵邻国坦桑尼亚,挑起了一场国际战争。离北京前,我还担心来乌干达这样一个非洲小国无事可干。岂料,刚一抵达,就遇到战争报道这样严峻的挑战。仗,起初是在离首都坎帕拉较远的西南边境上打的。当局规定,外国记者一律不准前去采访。那怎么报  相似文献   
5.
6.
最早听说椰枣是通过一部小说。一支阿拉伯骆驼商队遭遇沙暴,在茫茫大漠中迷路,几天找不到吃的。客商们饿得走不动路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棵大树。树  相似文献   
7.
8.
不管人们如何评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总是个迷人的新闻人物。他的奇闻轶事,异行怪癖,无论是见诸报端的,还是口头传播的,我自认为知道得还算不少。但不知何故,知道得愈多,愈欲一睹其真容。 1990年11月末,海湾危机爆发已近四个月,经多方调解无效,战争危险迫在眉睫。这时,卡扎菲颇为自信地露面了。他在伊拉克、埃及、沙特、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间紧张斡旋之后放风说,“调解将取得突破性进展”。11月26日,埃及记者和常驻开罗的外国记者得到通知:卡扎菲将于次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重要讲话”,欢迎前往采访,一天往返,膳食、交通均由利比亚提供。  相似文献   
9.
高秋福 《教师博览》2006,(12):47-49
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洪水情况,其时天下滔滔,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方舟。七天以后,诺亚又一次放飞鸽子,晚上鸽子回来时,嘴里叼着一根橄榄枝,诺亚由此得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圣经·旧约·创世纪》)遍布地中海国家的橄榄树我最早看到报纸上提到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得知它与《圣经·旧约·创世记》中诺亚方舟的故事密切相关。后来读了点古希腊罗马的著作,才领悟到橄榄树与地中海文明紧密相连。而接触实物,最早是吃橄榄果。那是1986年访问南斯拉夫时,每日三餐均有像葡萄粒一样大小的青果或紫果摆在餐桌上。果肉丰厚,略带咸味,专门用来开胃。后来,…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纪刊     
大凡搞新闻者,莫不爱闯禁区,将那禁锢的世界打开一个窗口,将那难以捉摸的奥秘揭示于人,将那猜不透的谜底公之于众。对中国人来说,以色列不但很神秘,而且简直是一连串的谜:一个面积不到两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450万的蕞尔小国,何以竟敢多次同总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两亿多的二十几个阿拉伯国家对抗?全世界都在呼吁中东问题和平解决,而作为矛盾一方的以色列,何以始终顽固对抗?中国一再批评它、谴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