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学校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参赛老师共上《幽经悲剧》一文,可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让观摩的老师有目不暇接之感。但比赛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颇令人深思:在处理文中描写古藤萝被砍的惨状这一教学内容时,有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引起了评课老师的争论。课堂实录(一)师:文章哪一部分描写了古藤被砍的惨状?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必须关注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华和文化精髓的文学名著.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赏析,要注重泛读与精读、阅读与摘抄、积累与背诵、熟读与写作相结合.在<走近林冲>一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导读、通读、寻读、品读、悟读这"五读法"课型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让阅读成为学生愉悦的享受",是开展阅读欣赏活动的宗旨.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按序列、分主题向学生推荐时文、美文等阅读材料,每周专门设置一节阅读欣赏课,围绕一个重点引导学生从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入手,通过情感熏陶、含英咀华、读写结合等,帮助学生强化语感,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思想】2001年以来,我区一直坚持每周安排一课时专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并编写了地方教材。《秋天的音乐》便是选编在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美文。阅读欣赏美文与讲析课文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讲究知识点的全面覆盖,而是体现"凸显亮点,略及(或不及)其余"的课堂特色,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理解并化用文本中的光彩照人之处。《秋天的音乐》这篇文章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深奥,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如下的处理:一是只欣赏第1-16段,对结尾部分关于"艺术原本是欺骗人生的"与"艺术其实是安慰人生的"的讨论有意作了回避,暂不涉及。二是紧扣"景物""音乐""感受"这三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通过诗词中"雨"这一意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要义。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不同诗词中写雨句子的赏析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雨是天空的眼泪,雨是河流的源头,雨也是诗人的笔墨。雨从《诗经》中姗姗走来,传送着悲欢离合;雨从唐诗中款款走来,  相似文献   
6.
国家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两大方面."语言素养主要指对语言的积累、感悟、理解、运用的能力、方法和习惯,精神素养主要指感性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的科学精神."两者之中语言素养是核心.在语言素养中,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节阅读欣赏课的课堂设计——2001年以来,我们每周安排一课时专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阅读欣赏美文与讲析课文最大的区别在于,不讲究知识点的全面覆盖,而是体现“凸显亮点,略及(或不及)其余”的课堂特色,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理解、步步化用文本中的最光彩照人之处。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往往停留在诵读欣赏或赏析考查的层面,忽视了对其语用价值的开发和研究.从古诗词中挖掘营养,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运用方面的训练,既能提升古诗词教学的品位,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双丰收.意象艺术就是其中的一个抓手.以“春天的诗意”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欣赏意象艺术,习得诗性语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从中获得了灵感,他们纷纷学习运用古诗词中的意象艺术手法,以诗意的语言描绘自己眼中的春天、心中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古诗词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表现手法类题目更是重点和难点。本节课先带领学生复习课内学过的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的古诗句,通过例题引路,引导学生了解这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形成印象;再与最新的相关中考原题链接,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巧;最后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的答题技巧得以巩固,形成答题能力。教学目标:掌握古诗词赏析中表现手法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