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丁银娣 《生物学教学》2006,31(10):61-64
1 2006年试卷概貌 2006年的上海生物学高考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平和、稳定、亲切。试题贴近教材,关注教师的教学实际,没有偏题、怪题。  相似文献   
2.
丁银娣 《中国考试》2004,(11):54-74
2004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严格依据《考试手册》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编制试卷。试卷努力贯彻稳中有变、稳中求新的命题原则,进一步加大能力考查的力度,渗透和体现二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3.
生命科学研究的是生命,揭示的是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生命科学教学要体现自然科学的思维特点,凸显实际生活中鲜活的生命现象与问题。让生命科学教学活在生动的生活案例中,行在严谨的逻辑思维上;引导学生在严谨的思维中快乐地思考,透过生涩的理论看到生动的生活事实。  相似文献   
4.
丁银娣 《现代教学》2013,(10):46-47
在本次事件中,张老师关注了"一碗水"如何端平的艺术,却忽略了这"一碗水"产生的根由。即重点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讲评过的问题,很认真的学生还会犯同样的错?产生"一碗水"的原因有两点:课堂练习与及时讲评的设计与策略,以及课堂讲评的方法。首先,课堂练习往往未经批改,教师的当堂巡视、及时记录倾向性问题和代表性问题的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得到有效反馈后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评。其次,习题讲评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所  相似文献   
5.
丁银娣 《生物学教学》2007,32(10):46-49
1试卷概貌2007年上海生物学高考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稳中求新,突出学科核心知识;关注两期教材的过渡、衔接。试卷体例稳定,与2006年相仿。第一卷选择题的一分题8题,2分题20题,3分题4题,总分依然是60分。第二卷简答题90分,其中新老教材的分叉题2题,合计20分。第一卷的难度与20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阵地是课堂。通过比较“创造力”“迁移力”的内涵和关联,发现学生创造力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能力基础是迁移力。并从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学习问题呈现形式、思维训练方式和任务设计的挑战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平时我们在吃水果时,可能没有留意到:砀山梨的价格卖得比黄瓜、青菜等蔬菜还要便宜。2002年1月21日《文汇报》上登载着这样一则消息:我国的砀山梨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南澳洲的中学课程由艺术、英语、健康与个人发展、语言、数学、科学、社会与环境、技术等八个学习领域组成。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学习领域。 澳大利亚南澳洲的中学每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课程陈述”,而且所有课程陈述有着统一的格式和体例。在各门课程的“课程陈述”中与学业评价体系有关的主题,主要有总目标、学习成果、评价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丁银娣 《生物学教学》2003,28(10):16-17
自 198 8年开始 ,我校经历了无参照标准的“不自觉”的摸索 ,并在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基础课程、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实施了“三渠并进”的研究性学习。1 基础课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基础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不追求实验或实践的全程体验 ,主要以对问题的思维形式研究和简短的课堂经验式实验体验为主 ,以科学的发现、研究方法的习得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的 ,它的学习形式有两种 :(1)思维研究 设疑→探疑→建立方案→释疑→解决问题。(2 )课堂即时实验研究 质疑→创设实验方案→课堂实验论证→分析、讨论→结论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满足三个维度,其中第三维目标(又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下简称情感目标)教师们普遍认为难以预设和具体把握,或者说是颇感“迷茫”。作为教研员,笔者担任本区的中学生命科学教学比赛的指导。其中“神经调节”一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脊髓的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多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反射活动。其中教学重点是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功能;反射弧的结构。历经多次课堂观摩、反思、改进,对其中情感目标的内容预设和课堂落实中的一些共性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