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当前社会结构转型和利益格局重新调整时期,在我国树立什么样的民族观,向各民族群众灌输和倡导什么样的民族发展意识理念和价值取向,如何使各民族和谐共处是促进民族发展和处理好民族关系所必须思考和对待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当代中国,要倡导和树立各民族共生理念,认清和解决各民族共生的各种利益诉求,从而实现各民族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对于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各民族地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时,要按照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根据本地区历史和现实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有重点的民族观教育,不可千篇一律、一个模式和内容,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科学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不能获得自由的著名论断。尽管今天世界民族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历史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论断对于我们认识、处理当今国际、国内民族关系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向东部倾斜,使资金、人才流向原来就较为发展的东部,致使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将对社会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产生重大消极影响。为此,国家一应采取有利于中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和产业倾斜政策;二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5.
“两个共同”作为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主题和解决民族问题的行动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关系规律认识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6.
笔者运用社会共生理论来分析中国的民族关系,认为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就是一种共生态关系,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共生态关系表现出来。主张在全体国民人文教育中,要倡导和树立民族共生理念,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特殊地位,认清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民族因素在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高等院校民族理论和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的具体思路和安排。即将原来的“三步曲”教学内容改为理论、实践和政策融于一体的专题课,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使其更接近于学生认知和关心的实际,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点共同富裕理论在民族关系上的集中反映。在实践中找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实现途径和道路,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关系的实际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最终所作出的历史抉择。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标志着我们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的真正开始,并为以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