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是语文界一场十分及时而重要的讨论,值得广大语文教师思考和研究,但是这个问题至今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有的在理论上接受,而在教学实践中仍是茫然,不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教学中,必须弄清以下几个关系。一、内容和形式、结构和语言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科学和清晰,而阅读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2.
写作     
一、[学习指要] 1.知识点必须掌握有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知识,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及构成要素,如记叙的六要素,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等知识;了解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并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如记叙文的烘托、映衬、对比、铺垫等,  相似文献   
3.
朱显驹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年,辛勤耕耘,成绩显著,一九八九年被评为特级教师。现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语文学会理事,武汉市中语会理事,武昌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朱老师积极钻研,严谨治学,锐意改革,发奋进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了许多卓有见地的教学见解,自成一家。现撮录如下:——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点金”的方法,这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手中有书,胸中有人。不把学生看成是一只只待灌的容器,而应看成是一堆堆待燃的干柴,教  相似文献   
4.
(一) 本试如劳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娜)两部份.共1加分,今试时间l的分钟, 萦I券(选择皿共40分)一、(25分) L下列词清中字形、字音、字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3分)() A、睑:助n养:供给生活所需.殉劝n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调倪t宜tong:洒脱,不拘束.酝酿y如nidng:造酒的发醉过程,喻事前的准备‘· B、盘p如姗畜脸脚不灵,走路缓慢,摇摆。造诣如:学何、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休憩幼:休息,罪华咖谜信人认为受到报应的罪恶· C、婀娜。nu6:(姿态)柔软而美好.凯截j‘y‘: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邂殖下踌卜加。俩然相遇.旖旎q伽补娇柔 D、隽…  相似文献   
5.
问:作文训练的量怎样安排? 答:作文是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得到综合训练的一种途径。可以这样说,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任务。这一任务,没有一定训练量的保证是很难完成的。当然,决不能因此就认为训练量越大,成绩也就越大。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承受规律及对知识的可接受程度的规律来摸索这一训练的量。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思维处于被动、疲惫、静止状态,语文课不可能上好,更谈不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了。但是,仅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如果没有适时而恰当的引导,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则或是火花一闪,瞬时即逝,不能持久;或如脱缰野马,点水蜻蜓,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表面性,同样,也是不能达到培养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吾唯知足     
一位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写道,在他勤工俭学洗盘子的“京都酒家”,员工休息室墙上挂着个镜框,内镶四个汉字,构成下面这样的圆形图案。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过去语文课启发学生思维多采用“提问式”,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无疑是可行的,但毕竟多数是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其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较差。另一种形式是“讨论式”,但这样做有时又流于形式,失去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可以突破“提问式”而又能避免“讨论式”的弊病呢?我决定试试采用“学生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方法, 二、具体做法“课堂五分钟专题发言”的具体做法基:  相似文献   
9.
我们有时指责或讽刺某人没有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常用“目不识丁”这个成语来形容。为什么用“目不识丁”来形容文化水平低呢?有人解释说.“丁”字笔画少,“目不识丁”意思是连只有两笔的“丁”字也不认识,当然是文化水平太低罗。这种推理有点牵强附会。如说笔画少,“一”字的笔画还少些。不是有俗话说“扁担倒在地上也不认得”么?“扁担倒在地上”即指“一”字。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们正处在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速度极快,要让学生更好地、尽快地掌握各种知识,必须培养他们具有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高速度相适应的各种能力。作为各学科的基础和工具的语文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作为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历来反对读书“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爕说过:“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不济事”。这种主张,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