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建立于1958年,有它的必然性。当时盲流问题逐步升级,不做出这种制度安排,将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中国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化的进程。事实说明,当时中国的城市无法吸收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相反,通过发展农村工业使农民就地变为工人,是惟一可能的选择。整个50年代,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高压棒,落后的中国农业不能为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供应。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当代中国的户籍制度建立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1934年国民党在江西开展了农村服务运动。当时的民国江西农村工作者,从管教养卫四个方面开展农村服务工作,探索出了一套以政府主导、服务农村为特点的传统乡村社会改造模式,力图从多方面推动江西农村社会的现代化。尽管这种模式有其难以解开的死结,但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农村改造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任何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早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就曾设想:"将来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现代化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  相似文献   
4.
裕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江西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其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政府主导"特征.江西地方政府利用自身的政治权威,不断地向裕民银行施加压力.强制性地规定其营业方向,为自己的政治经济目的服务;成功地把裕民银行置于地方政府"钱袋子"的地位,要求裕民银行不断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地方政府过度管控,严重制约了裕民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教育体制服务经济建设论邓小平教育体制改革思想易绍林万振凡吴锡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存在严重的缺陷,其中主要是教育结构同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缺乏教与学的激励机制。1977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针对我国教育体...  相似文献   
6.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江西及周边省份纷纷成为战区,战事规模巨大且十分密集。大量的伤残军人从其他战区转移至江西,成为当时江西省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抗战八年间,江西省政府采取种种措施,解决荣军问题,在荣军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获得中央嘉奖,对稳定抗战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江西荣军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农民家庭在经营农业的同时经营手工业,这是他们惟一合理的选择,近代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主要性质已不是封建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给自足性生产,而是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紧密联系的商品性生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不仅没有阻碍近代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促进了它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国年间,鄱阳湖区域发生了大规模的血吸虫病瘟疫。面对瘟疫,鄱阳湖疫区社会整体缺乏责任感、道义感和正义感,社会各阶层基本处于恶性互动之中,未能建立起通力合作的严密的瘟疫防控体系。这种对瘟疫"不设防"社会生态,对瘟疫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它及时引导苏区民众选择正确的社会信仰;宣传了党的社会主张和党制定的社会制度;围绕建设苏维埃新社会,充分发挥了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宣传、动员和批评等功能,成为鼓舞苏区军民进行苏维埃新社会建设的号角,对苏维埃新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余江是新中国的“第一面血防红旗”,是我国取得根除血吸虫病并长期巩固血防成果的典型.在1950年代防治血吸虫病的岁月里,党领导余江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血防”奇迹,也形成了很有价值的“血防”经验.余江血防经验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余江人民能够创造“血防”奇迹的关键因素;群众运动的防疫形式是有效的,它不仅不会妨碍生产,还能促进生产;条件困难,但只要党的领导有力,中国人民也能取得防疫工作的胜利;用生态办法防治血吸虫病,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相反还能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