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赣南儒学文化史概述严恩萱儒学起源于齐鲁区域,盛行于中原,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由先秦的百家争鸣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儒学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但是在南北朝时期,虽然有些中原人士避难难进入虔州地区,而儒学文化却未形成气候。这个时...  相似文献   
2.
<正>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九十诞辰。现将毛泽东同志生前撰作和引用过的对联,辑录如下,略加解释,以为纪念.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书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相似文献   
3.
对偶与对联     
<正> 对联来源于对偶,对偶发展为对联,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演变过程。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不是骤然产生的,都有一个胚胎孕育阶段,经过量变而引起质变。对联的产生也是如此。它的胚胎孕育阶段,即量变阶段,就是汉语的对偶修辞格的  相似文献   
4.
饼与■──客家食俗考略严恩萱我们日常食品中有“饼”与“”。这两种食品在今天的确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对这两种食品做一番追本溯源的功夫,却可以引出一段客家食俗史话来。众所周知,客家先民原在中原地区,他们的主粮以麦类食物为主,南迁入地百越地区的主粮却以稻...  相似文献   
5.
<正> 郭沫若同志博学多才,誉满中外,对他的著述,研究的人很是不少。然而,对他创作的对联,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甚至被视为雕虫小技,似乎不屑加以评述。他创作的对联,不见诸他的文集,仅零散于一些报章杂志和胜地楹间;但都是涉笔成趣,挥洒自如,浑然天成之作。“五四”运动以来,象他那样创作对联之多的人是很少很少的。我认为,应该加以搜集、研究。本文试作一些初探。  相似文献   
6.
<正> 应用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使用频率最高的文体,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是,目前无论在研究、教学和写作上,都没有得到普遍的足够重视。这里,关于应用文的发展概况、重要地位及其写作的基本要求,谈谈我的粗浅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三十年代后期,四十年代前期,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有的参军参战,浴血沙场;有的宣传真理,启迪民智。郭大力属于后一种人。这里,我们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调查获得的情况,将郭大力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上海回到赣南老家翻译《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段艰苦经历,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8.
试谈汉谚     
<正>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地、县的民间文艺工作者按照上级文化部门的通知精神,正在着手搜集、整理、研究民间谚语,准备分省编辑出版《中国谚语集成》。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没有看到这方面搜集的东西,现就所能看到的已经出版的专集和论著存在的值得探讨的问题,不揣冒昧,从民间文学角  相似文献   
9.
“六礼”古今谈——客家婚俗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包括客家人)自古重视婚礼,特别是六礼之俗。六礼在我国婚俗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在传承过程中虽迭经嬗变,只是形式不同而已,重财物礼节一仍其旧,而存优汰劣的规律是肯定的,新的婚俗礼仪终将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