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小说《宠儿》描述了美国黑人挣脱奴隶制阴影、成为真正自由人的复杂而曲折的心路历程。认为它揭示了奴隶制给黑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唤醒了黑人缺失的记忆,还原了其主体风貌,对黑人主体建构和文化认同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经过显性阅读策略教学之后,策略的使用情况是否存在差异","高职学生的阅读策略使用频率与阅读测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2个问题,通过阅读策略教学前后的问卷调查、差异显著性检验和策略使用与CET-4的相关分析,证实阅读策略训练有助于学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训练效果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较强的关联。指出阅读策略训练必须遵循从单一训练到综合训练,从指导练习到半指导练习,再到独立练习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诗人对"歧路"的意象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顾子欣先生深受"中国式"理解的影响而有了对弗洛斯特"The Road Not Taken"与众不同的翻译。文章通过探讨这种翻译背后的原因,强调诗歌翻译必须基于创作背景以达到忠实原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英语泛读》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不尽如人意,采用问卷与查看学生反思札记的方式调查学生阅读状况及对泛读的看法、需求,针对学生英语阅读薄弱问题及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具体方面展开研究,探索适合高职英语专业泛读的新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美学角度看,《等待戈多》突破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揭示现代西方社会人存在的虚无与绝望。这部看似不和谐的荒诞剧,却以荒诞的形式直喻荒诞的内容,以荒诞的主题展示真实的人生,达到形式与内容、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统一,体现出不和谐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以“达意”和“传情”为原则,探讨闽茶文化英译的美学意蕴.提出根据茶名不同的命名方式及所处的语境,茶名英译可以采用音译、直译、音译加直译等几种方式,以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不失简洁质朴美的目的;而在茶俗荼艺翻译过程中,色香味形之美是品饮审美过程中外在物质美的集中表现,译者需运用形象思维将其艺术形象再现于译文;同时在茶诗词翻译中,译者对原文之美的再现要尽量保留本土韵味,重现原诗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7.
英文影视与英语语言学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影视为英语学习提供纯正、鲜活的语音材料和现成、地道的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扩大学习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在实践中全面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习拓展思路、提高学习直接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及激发其临场发挥的能力。英影视为英语学习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8.
从情节设置和叙事留白入手,分析辛格短篇小说《山羊兹拉特》的主旨。小说看似表现了在物质匮乏的世界里,人与动物之间的亲情状态,实则昭示了作者对于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的忧虑,提出了抛却物欲重建精神基础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乌鸦是中西诗歌中重要的禽鸟意象。它身上负载的意义单纯而复杂,矛盾而统一;体现着阳刚美、荒残美、个性美等不同的审美特质。与乌鸦有关的民俗文化和乌鸦自身的生活习性,对其审美特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里尔克的一首咏物诗,描写囚禁在铁笼里的豹渴望摆脱命运束缚的深切感受。诗人借助豹这一具体的“物”,传达他对“人”的世界、“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以及他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茫和痛苦。《豹》有不同的中译,对几种中译的翻译技巧进行探析,和不同中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诗歌翻译追求的是情通和形似,译必须有一种能融入原诗意境的激情,才能达到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