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菜根谭》中有一“句威宜先严,恩宜后浓”的名言。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侯识河 《湖南教育》2006,(11):12-12
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中师毕业竞有十八年了.  相似文献   
3.
同是一朵花,诗人说:“花中有四季。”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换个位置,你会看到不同的风景;换个角度,也许是另一个天地.  相似文献   
4.
侯识河 《现代语文》2005,(11):31-32
材料对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在学生写作文最愁的也就是材料的缺乏。是不是学生真的毫无积累、一穷二白?当然不是!其根结是很多学生不会将其熟悉的作文材料灵活运用,吊着干鱼吃寡饭。甚至骑着毛驴找毛驴。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师报》11月15日“新观察”副刊发表龚春来先生《冷看高考‘文化’作文》一文,感慨良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风靡以来,这种“以古典的方阵,熟悉的名人”为材料的作文确实在高  相似文献   
6.
师:写作文大家最怕的是拿到 一个作文题目却发现自己江郎才 尽,搜肠刮肚仍然只能抓耳挠腮,实 在是愁煞人也。(笑)你们认为出现这 种情况的症结何在? 生:总是想不起什么好的立意, 有时确立了一个观点,又发现毫无 新意。 生:肚里没有材料,像这次测 试,写"经典与时尚"话题,我想了好 久都没能找到一个材料,结果时间 一下子就过去了,导致作文没写完。  相似文献   
7.
《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严,恩宜后浓”,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患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他将两辆一模一样的…  相似文献   
8.
我们今天怎样当教师?怎样教书?没来由地想起了这个问题,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现在当老师的门槛越来越高了。现在的师范,大部分是本科院校。曾经普及到县、并一度辉煌的中等师范,仿佛一夜之间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照理说,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应该高于中师生,教书的水平肯定也要高,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然。时常听到基层学校的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抱怨“: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也越来越不想教书了。他们与学生没有亲近感,反而有疏离感。”校长们不由想起了以前中师毕业的那些“小”教师——年龄小,二十郎当岁;个子也小,看上去就是个大孩子。从县城里走出来的中师生,是那么普通,仿佛春天的毛毛雨,那么不起眼地飘洒在广阔的土地上,却在不经意间装点了整个春天。即使在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小,也有中师生的身影,他们曾经支撑了农村教育的大厦。本期,我们邀请部分曾在中师读过书、教过书的老师,回忆他们的中师生活,谈谈中师教育的得与失。这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或许,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对今天的师范大学生,对今天的教师会有一些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9.
不可忽视的“破窗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根谭》中有一句“威宜先严,恩宜后浓”的名言。它的意思是说,我们对待别人应该从严到宽,如果先宽厚再转至严格,别人就会憎恨你冷酷无情;而恩惠则要从淡转浓,否则别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这句话讲的虽是修身方面的问题,但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同样适用。它提示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一开始就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学生或集体身上出现的各种小问题。防惠于未然,只有在学生将各种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准则之后才能由严转宽,否则极易产生一种“破窗”现象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0.
侯识河 《新作文》2004,(12):21-21
现在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整体语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由于条件的改善,现在许多学生不是利用这些便利条件提高语言素养,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而是将这些便利条件作为了投机取巧的工具,成为了一个将旧钱散挫再铸造新钱的“工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