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是心性说,这从回目,诗词韵文和名词术语中就可以看出,本文论述了儒释道三教都重视心性之学,《西游记》受其影响并且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加以表现和发展,尤其是在内丹学和心性学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一篇读书札记。从容谈及清代小说《浮生六记》的笔记特征,曰散,曰杂。思想内容,重视分析其“全面高压”下的人性“潜流”,初具人文主义萌芽,指出沈、陈因身份普通,其悲剧也才更具普遍意义。艺术上既走明小品的路子又颇具近代特色。最后指出其美学价值在于清晰体现了“历史挫折期”的感伤主义特点,在艺术情趣上,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的追求:幽、朴、巧。  相似文献   
3.
本是一篇读书札记。从容谈及清代小说《浮生六记》的笔记特征,曰散,曰杂。思想内容,重视分析其“全面高压”下的人性“潜流”,初具人主义萌芽,指出沈、陈因身份普通,其悲剧也才更具普遍意义。艺术上既走明小品的路子又颇具近代特色。最后指出其美学价值在于清晰体现了“历史挫折期”的感伤主义特点,在艺术情趣上,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普遍的追求:幽、朴、巧。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艺术表现手法进行深入的探讨。作者立足原著及其诞生的时代思潮的背景当中,追本求源,饶有新意。认为:原著作者“因理设象”《西游记》中一个个形象不是某种类型的人,而是人所共有的某种“人性”的表现;另外,《西游记》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借鉴了传统诗词书画艺术的表现技巧。讲韵味、讲神似、讲意在言外,它给予人的是一种蕴藉含蓄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5.
秋瑾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大致可为三个时期:1.东渡日本前时期。2.革命民主主义时期。3.从容就义时期。秋瑾成长为旧民主革命时期的女英雄,起主导作用的是已被溶入民族文化因素,近代以来重新高涨的墨家思想余绪。而她思想转化的契机,则在于不幸的婚姻家庭。  相似文献   
6.
佛教圣地五台山的灵魂是文殊信仰。这种信仰起于北魏。其时华严学盛行,传入五台山的佛教主要是华严学。五台山系华严学者尤重文殊,文殊信仰由此形成。至唐代,出现各宗共建五台山文殊信仰之局面,密宗的不空和华严宗的澄观贡献尤大,五台山佛教达于鼎盛。唐武宗灭佛,五台山佛教受到摧残,但五代至宋代,文殊信仰仍盛而不衰。元明清时期,五台山文殊信仰更为团结各民族的纽带,这是由于喇嘛传入五台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文眼之一。“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瀑布是客观存在的,怎么会分外的响了?又怎么会没有瀑布了?是生命的感受变了。这时作者已经被环境、景物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不像前面那样比较被动地感受,而是生命主体开始进入了体验。因此“瀑布分外的响了。”王昌龄《诗格》云:“诗有三境,一为物境,二为情境,三为意境。”当触景而生情之时,景便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说,在物境之中生命是被动地感受着景的离奇的话,那么在情境中则是以生命为主体而赋景以生命。  相似文献   
8.
《陶阉梦忆》是张岱在明亡之后所作小品集,作品记下了明末东南沿海一带社会经济发生巨变的事实,作对备极繁华的乡国横遭摧残无比痛惜,寄寓了作深沉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9.
《归潜志》14卷,金刘祁,书成于蒙古时代。“归潜”是刘祁居室之名,“因名其书,以志岁月”。是书内容驳杂,其中多有珍贵资料。笔记卷一至卷六主要记述金末士大夫言行及诗,可看出金代士风风师法于唐,诗歌亦有相当的成就,并非全守宗江西诗派。笔记记载了金末政教风俗的种种弊端,也具有一定的史料和思想认识价值。刘祁壮年后饱经忧患,他的思想中有不少进步合理的见解。至于他金亡后出仕蒙古政权,也是和他的“泽吾民”“顺乎天”的思想观念有关的,并非如后人责难的所谓“晚节不终”。  相似文献   
10.
唐宋以来,人习禅成为一种风尚。禅宗的思维方式:随心所欲,任意联想;禅的表达方式:随机应变,不拘一格,在散小品中得到充分表现,使最适于表现主观心性的散小品充满禅机。散小品与禅相互作用,体现了禅宗追求超越经验,从“本源清净心”出发的思想精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