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宏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2.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迈进了以电子档案为主的后保管时代;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德里达关于记忆的档案化理论对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论文从档案形成者角度提出的“原始信息档案化”,从电子档案形成主体和原始信息两个源头保证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其本质是对信息的实时采集和标准化管理,关键是法规遵从性机制与透明化体系的契合,目标是形成真实、完整、全息的电子档案.  相似文献   
3.
声乐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确切的说它不仅包含体力劳动也包含脑力劳动,声门虽然不是直接受大脑调控,但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培养良好的条件反射.本文从歌唱的起音出发,对于如何获得良好的声门状态做一系列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余劲草 《新闻传播》2014,(2):168-170
针对非洲移民大量来到中国谋生的社会现象,本项研究在批判性话语分析的框架下,通过对《泰晤士报》、《纽约时报》、路透社等英美主流媒体的相关文本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论证了上述媒体较少关注"非洲人在中国"的主题,而大肆强化甚至扭曲中国在非洲的开发和中非合作,以此达到维护本国利益、遏制中国发展的作用。文章最后就中国媒体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外传说左上》中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挂权,缀以珠王,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面还其珠.”如果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则大意是: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他把珍珠装在巨子里,匣子装饰得非常华丽.然而,郑国人买下了匣子,却把珍珠退了回来.后来,这个典故逐渐演化为一句成语,叫作“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用形象的比喻批评了郑国人看重商品的外包装,忽视商品的实用价值的失策,同时告诫世人,不要重犯郑国人那种舍本逐末、取舍失当的错误.那么,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批评过的‘买换还珠…  相似文献   
6.
加快西部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是十七大政治报告的一个新提法。本文就此做出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7.
绿色灾难     
一种柔弱的小草竟在我国西南地区造成巨大的恐慌!最普通不过的水葫芦竟让一个个科学家束手无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当代新闻出版人的视野下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局部的、保守的范围内,应当站在时代的前沿,拓展视野,以独特的眼光去捕捉社会共性中独有的特性,用智慧的语言来反映尖锐的思想和认识,反映民意、民生,为政府提供决策信息和合理的大众意见,做百姓的知音,做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解读者。要借鉴国外新闻媒介人的工作意识和方法,用独特的目光来审视周围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时和连续的给予受众客观地报道,从而引起政府的关注和反思,为政策的修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如何从医学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角度来提高设备利用率问题。本文针对医学信号处理专业课教学,提出了"学生自主能动学习、加强开放实验、加强结合大学生竞赛促进课堂教学"等思路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古汉语没有标点断句,加上语言的演进变化,有些汉字,古今意义会有较大差别。比如《礼记·檀弓》"嗟来,食"中的"来"字,由于对"来"字意义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了误解。我们通过训诂,结合原文,找到"来"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