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各国文化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仪礼.士昏礼》问名仪式中“敢请女为谁氏”的提问包含着丰富的礼教内涵,郑注仅理解为“谦也”,大失其旨。春秋时代“择偶自由”、“性观念开放”的结论与史实差距甚远,造成这种偏见的原因在于未能在概念上将周王朝主流婚礼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支流婚俗作明晰区分。  相似文献   
2.
西汉前期所设置的刘氏诸侯王“相” ,为维持中央王朝与诸侯王的正常关系 ,起到了重要作用。对诸侯王“相”称谓的设置和变迁 ,诸侯王“相”与诸侯王之间的关系 ,汉廷选任“相”的方式、标准 ,“相”的行政职责等 ,应作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浩如烟海的传统中国礼仪中,“拜”始终占据着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三千年以前,古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着手对这一特殊身体语言进行了深入周详的探讨,并且在总结当时早已普遍存在的“拜”的仪式的同时,研究者们又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对这一礼仪进行深化、发展,使之变得更为系统化、程式化.经过先秦两汉(尤其是西周、春秋间)学者和政治家的携手努力,作为一种富于社会意义的身体动作的“拜”遂成为古代中国的经典性礼仪  相似文献   
4.
史弥远、贾似道、史嵩之、郑清之等执政期间,大权独揽,钳制舆论,万马齐喑.当时的诗坛却站在舆论的最前沿,针对权相专政的局面凸显出不可忽视的舆论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春秋时期举行亲迎程序的正常月份,一直存在着对立的看法和争论,然而争论各方却因为认识的局限而一直未能走出指俗为礼的误区。从《左传》所记载的史实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证明春秋时代的礼的体系中,原本就不存在亲迎月份的"正时"之说。  相似文献   
6.
由于种种原因,从目前看来,学术界对于晚唐杂文的研究,依旧停滞在几本文学史教科书的水平上,不论从深度或广度着眼,都存在着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因此,本文打算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晚唐杂文问世以来的社会影响,并针对人们对它的评价作一次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