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批判性接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1 Brief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 principles and pragmatic failure1.1 Pragmatic principlesLeec[1]suggeststhatthe semantics/pragm aticsdis-tinction can be equated,atleastin part,with the dis-tinction betw een‘sentence-meaning’and‘speak-er-meaning’,a definition which unfortunately ob-scures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several levels of speaker meaning.This point has been well made and exten-sively discussed by Jenny Thom[2].Thom asarguesthatw hile the range of possible senses and references of …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阅读理论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国内英语阅读研究明显滞后于国外同行。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国内英语阅读研究不断修正理论框架,拓展研究领域,从单一的识读方法、内容及阅读教学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拓展到包括认知与个体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分析框架在内的复合理论框架,不但从语篇语言学角度进行阅读研究,而且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阅读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就国内英语阅读研究的背景,近20年来英语阅读研究的不同视角进行总结回顾,并阐述英语阅读研究在国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全面实现"为迁移而教学"是解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彻底转变的途径和方法,合理地进行关于迁移的教学,会使学会的知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强化是行为主义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概念之一。强化原理后来就演化为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学习原理——及时强化与反馈。强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始于桑代克,后经华生、赫尔的发展、修订,到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达到了一定理论高度,他们都认为强化作用是决定人和动物所为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桑代克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是第一个强化理论者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是介绍真正的动物实验研究的第一人,联结主义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是第一个强代理论者,首创迷箱实验。即刺激同反应融合形成一种联结。刺激……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据此,桑代克提出了几条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最著名的是效果律,这也是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1933年,桑代克又提出了“效果扩散”这一经他发现并大力宣传的现象。还不仅为其效果律找到了新的证据,而且,论证是奖励的自动影响。效果扩散是指奖励的效应不仅对受奖的联结起作用,而且对时间上邻近的,刚好发生在这个受奖励结前后的联结(包括受罚联结)也起作用。联结越是离受奖联结远,效果就越小,甚至加强了处于受罚联结...  相似文献   
6.
原雪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4):111-11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使用汉语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而且会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并能尽快达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第11届世界认知语言学大会(简称ICLC 11)于2011年7月11日至17日在中国西安外国语大学(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ina)召开。本文对第11届世界认知语言学大会的主旨发言分几个方面进行概述,然后简单介绍小组专题发言和论文展示的情况,以及认知语言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及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语音节匀称平整,声调铿锵和谐,富于音乐感。在英汉翻译中,如何体现汉语的节奏美,保持和再现文学作品语言的审美价值?本文着重从谐调和节奏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