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偏见与综合     
尖锐的偏见和深厚的综合是学术发展、知识进步的两种理想的典型形态。深厚的综合,是对已知领域的完善,是尖锐偏见形成的土壤;尖锐的偏见,是对未知领域的开拓,是对深厚综合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二者的良性互动,才是学术进步、知识增长的真正途径。  相似文献   
2.
"蒿里"考     
"蒿里"是中国古代诗文中一个出现频率极高、文化内涵极丰富的词,但历代文献对"蒿里"的界说还有诸多疑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蒿里"的意义界说及其文化内涵:1、<古今注>关于<薤露><蒿里>"本出田横门人"之说不可靠;2、"蒿里"与"高里"的混融表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阴问观念;3、相对于"薤露","蒿里"反映出更强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3.
“蒿里”考     
“蒿里”是中国古代诗文中一个出现频率极高、文化内涵极丰富的词,但历代文献对“蒿里”的界说还有诸多疑义。本文从三个方面考察了“蒿里”的意义界说及其文化内涵:1、《古今注》关于《薤露》《蒿里》“本出田横门人”之说不可靠;2、“蒿里”与“高里”的混融表现了公元前一世纪的阴问观念:3、相对于“薤露”,“蒿里”反映出更强的平民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背景为依托,对中国艺术中"势"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作了概观性梳理,认为"势"在中国艺术中是通过蕴含性、趋向性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道"的运行状态;"势"的生成是一个"道之势--心之势--形之势"的同构机制:"势"的艺术创造在于"即体成势".  相似文献   
5.
韩玉娟  吉新宏 《时代教育》2009,(8):168-168,172
对人文教育而言,历来存在两种对立的多媒体教学观,一种是"捧",一种是"杀".虽然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都是一种非理性态度.所以必须理性对待人文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明确多媒体第二性的"工具"角色;多媒体的使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与其他教学手段、资源优化整合;决不忽视传统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以中国传统哲学、化背景为依托,对中国艺术中的“势”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作了概观性梳理,认为“势”在中国艺术中是通过蕴含性、趋向性的艺术形象所表现的“道”的运行状态;“势”的生成是一个“道之势--心之势--形之势”的同构机制:“势”的艺术创造在于“即体成势”。  相似文献   
7.
教育史上有两种启发式教学,即孔子式和苏格拉底式,其核心要素都是唤起学生的经验,使之与教学内容互相印证,进而在新旧经验的冲突中,更新旧经验,获得新知识。两种启发式教学都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和适用的条件,在教学中应该相辅相成,不应厚此薄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