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前两讲,我们已经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当前教育(包括科技创新教育)的第二种“不完备”(即“技能与知识的教学分离”)及其根源所在,那么,基于相关认识,我们就必须展开行动,真正改观这样一种“不完备”。这一讲我们就阐述相关如何改观的基本思维和具体方法。为了便于大家直接在实践中实现操作,这里特别采取直接对接教学行为的更具实用性的方式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前一讲,我们针对当前科学教育中最基础层次上的一种“不完备”,即在教授和传授科学知识中已经显著出现的“知识概念与现实实际或实践的分离”,从其中的关键认知过程环节——抽象的关键性和实施要求予以了深度的剖析。这一讲,我们就直截了当地讲清楚实际在教学行为上如何解决这一“分离”(接下来的数讲,我们将沿袭这样的叙述方法,即阐明一种问题就紧接着给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样可更方便大家的阅读学习和立即知道如何应对,同时可兼顾好专栏各讲也可相对单独成文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前几讲,我们对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及其重要性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一讲,基于对科学家的思考方式的解剖,我们更为清晰地解读科学思维的基本构成或者关键因素。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对科学思维的界定和描述,可以使得我们简单地看到,科学思维究竟是怎样构成的、包含了哪些关键因素,让我们可以看清一个处于原生态的思考者其思维究竟有何和为何不足和不够,而且也由此促进科学思维如何培养的基本路径和方法的明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正>本讲我们继续阐述在深度学习中使用适当的探究和研究的方法。特别是,我们要更为有针对性地阐述在STEM教学的深度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采用和使用好的基本策略。因为STEM教学过程是一种更具综合要求的过程,其目标也比一般的简单知识性学习探索更为高层次化,而且必须坚持不脱离当次学习中的STEM知识体系和应用逻辑本身,所以,其中所采用的探究和研究需要有更高层次的过程性和结果性要求。那么,哪些方式和形式的探究才是更能满足STEM教学过程设计的呢?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还必须讨论清楚探究具体有什么样的一些方式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前一讲我们将探究分为4种方式和形式上的基本类型,本讲我们仍继续解读不同方式和形式的探究中又是如何更能满足STEM的教学过程设计的。这是基于基本类型阐述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设计和引导学生展开更为有效的探究,并由此逐步向研究过渡,为未来真正掌握研究所具有的规范和水平高度的要求奠定经验性基础上的理解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前一讲,我们给出了探究可以分成的6个水平层次的全部解读。至此,我们对探究给出了较为完整的基本介绍,您也应该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实际中应用探究服务教学过程和目标的主要应用原则和方法。为了使大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再进一步,更好建立起和灵活使用好具体应用的相关方法论,这一讲我们从实战的角度,给大家介绍国际上已共同认可的10种有效探究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然不会仅限于这10种,  相似文献   
7.
<正>前两讲我们简略但完整地解读了基本构成科学思维的8个方面的关键元素。分开看这些元素,我们其实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当我们将各元素按顺序递进地串在一起,更为整体地思考各元素构成的一个完备组成时,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一种各元素之间的递进关联性。这样一种关联性正是一种所谓的“科学逻辑”的表象呈现。在这一讲中,我们就阐述有关科学逻辑的概念和特征。事实上,建立这样的逻辑思维正是科学思维最为本质和最为必需的基础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在前一讲进入我国当前教育(包括科技创新教育)的第三种“不完备”(即“思维与知识的教学分离”)及其根源所在的剖析后,我们已经初步阐述了思维的概念和内涵。这一讲,我们首先进一步具体剖析思维,给出思维的基本种类(大家要认识到,思维有着非常多的种类呢!而且有不同分类方法,很难定论说明。这里仅仅给出大致的基本描述),然后开始阐述“思维与知识的教学分离”的基本情况和特征表现,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分离,为下一讲再给出如何改观这种“不完备”作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正>这一讲,我们仍然循着科学教育的完备性继续进行讨论。前一讲,我们对布洛诺夫斯基将人类有史以来对科学和科学教育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以及他的认识开始真正接近现代完备认识的贡献作出了事实上的陈述。其中,最重要的是感觉到,他的贡献在于对科学和科学教育有了相对更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他的认识不仅是没有停留于单独和孤立认识科学与科学作用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正>前一讲,我们对我国当前教育(包括科技创新教育)中的第二种“不完备”即“技能与知识的教学分离”进行了概念上的基本阐明,这一讲我们继续剖析其中的原因和本质,从历史与文化的渊源给出更为深化的讨论。显而易见,根据前一讲,我们有个简单而显著的结论,即我国过去多年的基础教育是非常不重视技能的培训与教学的,这种不重视已经到了相当过分的程度,而且还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觉得这反映出我们的教育有什么问题(如果还有一点点重视的话,那也要转到职业教育范围去谈,而职业教育在我国似乎并不算入基础教育,更不会算入应试教育的范畴)。原因很简单,就是技能并不会真正需要在应试中达成必须达到的成绩(应试教育也一般不会真正实测技能,那被认为是花“闲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