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数字是人类对宇宙时空及其运行规律进行描述的感性符号。从出土简帛医方资料看,"七"不仅常被用作巫术性疗法中的象征性动作如摩擦、击打以及唾的动量标准,而且也常成为巫方用药的剂量、物量以及对不同性别患者进行象征性动作及用药多少的一个标准,说明至迟在秦汉时期,数字"七"已成为中国早期数文化中富含神秘性和巫术性的"模式数字"。"七"之所以能具有"模式数字"的性质,这与早期先民对于宇宙空间、宇宙天体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体生命节律的认知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先农为古代教民始耕的农业神。秦汉时期,官方于春季农耕时祠先农,民间或有以腊日者。汉代以降,官方祠先农的具体时日安排则已受到五行学说的影响;在祠先农的祭品和祭祀规仪上,因主祭者身份不同而体现出"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的礼制原则;先农神原型也随着秦汉王朝文化大一统下对各种神灵谱系的系统化整合工作而发生明显变化,体现出由抽象化的神本位向具体化的人本位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周礼》所规定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的婚龄应是当时男女婚嫁年龄的最高极限,当时尚未有晚婚晚育的思想和认识;东周时期,受传统家族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生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早婚现象较为普遍,男二十左右、女十五左右的婚龄趋势是整个社会婚嫁年龄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东周时期,妇女在婚姻离合方面仍有一定的自由;"七出"、"三不去"条尚未形成礼制上的规定,也未被社会所普遍认可;妇女"从一而终"的观念尚未成为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内在内容,在礼制上也不反对妇女的再嫁,因而妇女离婚再嫁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夷狄交侵,周人赖以维护统治的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列国常常通过联姻的形式来改善彼此间的政治关系。在国家政治利益的驱使下,摆脱"同姓不婚"之制的窠臼就成为当时各国政治外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史料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缺乏史料的历史课堂教学不但空洞而乏味,更不可能阐释和重构历史的本原。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各种文字史料的挖掘利用不但有助于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理解性记忆,并通过了解、分析相关史料,掌握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史料实证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