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具有诗性。教学的诗性美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育人之美、教学过程的心灵栖居之美、教学方法的灵动之美和教学内容的素材之美。构建诗性的课堂应该成为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
谁在对文本进行解读、依据什么对文本进行解读、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从语文学科性质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指向文本的解读,而是通过文本的解读指向语言能力的培养,文本是用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从阅读学的角度来看,文本解读要考虑到文本自身、文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本的写作背景和读者的情感体验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教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渐变"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由事物内部逐渐发生的变化过程。不论是从变革的形式还是从变革的力量来看,当代的课程与教学发展都具有渐变性的特点。课程与教学不是突然发生的,它依存于特定的文化,是在特定文化中发生的。改革忽视了渐变性会导致我们割裂教育发展的连贯性、对实践问题作出误判,进而失落实事求是的变革精神、丢失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渐变性的特点决定了当代课程与教学变革只能是在实践中适度发生的。  相似文献   
4.
南京市栖霞区的B中学和H中学具有相同的区位和历史,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究其原因,生源、教师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着学校的发展。问题解决的突破口首先应树立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差异视角下的均衡发展,它具有底线一致性、过程动态性和文化特色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薄弱学校”辩护:基于教育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需要辩证分析。其产生大体上有三种情况:优质化发展中产生出的薄弱、品牌打造中催生出的薄弱、择校过程中分化出的薄弱。"学校撤并""集团化办学"不是薄弱学校改造的应然路径。薄弱学校的生存不能依从市场的规律,而必须遵循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所承担的是"有限"责任而不是"无限"责任,责任的"无限赋予"使一些义务教育学校成为现实中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问题不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而是不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生活的理想境界是教学创造。教研是实现教学创造的重要途径之一。教研活动是一种集体活动,但更多的时候是教师个体的智慧活动。教研活动有三重境界:功利式教研、问题式教研和价值实现式教研。教师通过阅读获得思想生成的土壤,通过“我思”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最终到达教研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7.
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育实践带来的最突出贡献。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教师教学观念发生变革的表征。它不但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而且使课程意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快乐的,如果我们学会抛弃过多的功利化的东西;教师是幸福的,如果我们能用心灵倾听心灵的吟唱;生活是自由的,如果我们能在学生的考试分数和素质发展之间求得一种平衡。因此我们需要用研究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教学生活,这就是教研。教研是朴素的,可以就某个知识点、某个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教研是高贵的,它是教师自由心灵的教学创造。教研需要给教师一定的自由、闲暇,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自由和闲暇才会产生智慧的创造。教研活动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作为教师我们又需要一种怎样的理想生活?本文试从生活的视角谈谈自己对教研的理解,让教研走出人们认识的误区,走下高贵的台阶,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9.
教学自主与管理制度规约、教育理论淡漠与实践经验自觉、教师个体成长与学校培养责任、学生主体性张扬与教师自我价值失落、教学技能模仿与教学艺术创新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几组矛盾.合理地分析并化解这些矛盾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堂活动中的教育机会是不均等的。主要表现为活动角色分配不均等、教育交往不均等、课堂体验不均等三个方面。消解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策略有:强化角色服务意识,关注弱势群体;倡导自主学习,构建自主型课堂;增强体验意识,建立理解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