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能不能成为商品?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废品是商品,也有人说废品不是商品;有人认为废品能成为商品,也有人说废品不能成为商品。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曾刊登过侯月香同志的《再谈废品不能成为商品》和我的《废品也能成为商品》等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与争鸣。  相似文献   
2.
废品也能成为商品吴保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1997年第10期刊登了侯月香等同志的《再谈废品不能成为商品》一文。文章从商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属性出发,反复阐述了废品既没有使用价值,又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这一观点。那么废品能不能成为商品?我认为,废品收购...  相似文献   
3.
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与眼光看待和从事教师职业,就形成了相应的教师职业状态.教师职业状态一般可分为"生存型"教师、"享受型"教师和"发展型"教师三个层次,他们对教师职业有着不同层次的认识与表现,其中"享受型"与"发展型"教师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废品≠商品?     
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能不能成为商品?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废品是商品,也有人说废品不是商品;有人认为废品能成为商品,也有人说废品不能成为商品。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曾刊登过侯月香同志的《再谈废品不能成为商品》和我的《废品也能成为商品》等文章,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与争鸣。我认为废品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属性。要知道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能不能成为商品,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属性是什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叫两个因素),它们共同存在于商品统一体中。一种东西如果…  相似文献   
5.
论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一些教师对教学模式的转变还缺乏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他们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宰着自己的教学工作,严重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为此,本文就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的转变作一粗浅分析,以期给予他们一定的启迪与帮助,促使他们从传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我国开始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就是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变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调整,彻底震撼了传统的课程与教学。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强烈呼唤着教师的课程意识,急需广大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彻底改变教学方式,从而将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的系统的组织策略、方法和流程.它是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直接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它又制约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是对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的概括,丰富、发展和完善着教学理论.作为教师,只有用心学习、掌握、应用与建构好教学模式,才能将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规范、高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才能真正实现培养"整体的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吴保明 《文教资料》2009,(28):127-12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普遍接纳与实践。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并非几个学生简单的组合,其行为也不会自发产生.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融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从而获得认知、情意与人格等方面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大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他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征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样的观念与素养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从而深远的影响着现代人才的培养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新课程改革实践需要传统型教师必须脱胎换骨,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廖一帆同志六十年代任《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我们与他共事十一年,如今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我们无不悲痛。但他忠恳朴实的音容笑貌,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一帆同志一贯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1917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早年留学日本,并参加学生进步组织。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芦沟桥事变。当中国处在危急存亡之际,一帆同志为了抗日救国,他毅然从日本回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具体做日军战俘工作。他会日语,了解日本的风俗民情,做日俘的工作深切入微,收效甚大,使不少日俘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