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2.
《易经》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经学家们把它看作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也把它当作是一部占筮之书,然而很少人从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它,本文正是从现实主义精神,寓言的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形式的特点等几个方面揭示《易经》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宓妃这一形象源于神话,而文人对她的解读和看法各有不同,屈原和曹植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屈原的《离骚》中,宓妃是一个骄傲无理、轻浮淫游、变化无常的否定形象;在曹植的《洛神赋》当中,她却是一个缠绵痴情、凄美生怜的肯定形象。追溯形成此差异的原因,便是心境与际遇使然。“否定”出自于屈原的彻底绝望,“肯定”来源于曹植的一线希望。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往往积淀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韵味。一直以来,鸟作为意象时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像汉代的赋作便与鸟结有不解之缘。不少汉赋家将文学作品与鸟联系起来,构建了许多意蕴深远、内涵丰富的鸟意象。各类鸟意象的构建寄寓着作者高洁脱俗之质、悲愤不遇之叹、人生困惑之慨以及英雄本色之蕴等寓意,成为汉赋文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读山海经》是陶渊明归田之初写的组诗,是诗人"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后的心的感悟。组诗层次分明,首先是赞美归隐后的田居之乐、读书之乐,是组诗的总序;其次是通过幽雅明媚的仙界环境审美评价,赞赏愉悦自由的神仙世界,表达了构建一个自然和谐的生存空间的愿望;再次,借助神话,对列神列仙的道德价值的审美评价,表达对清正圣明的社会空间的渴望。陶渊明这种富有深意的精神畅游,昭示着组诗的心灵律动,是对过去仕宦生活的深刻反思,是对归隐后生命进入重大转折时期的人性关怀、新的生存空间的创构。组诗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中文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这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二,激发想象能力的发挥;三,鼓励富有创见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7.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8.
唐诗由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这三个层面构成,诗歌的语言层与形象层的不和谐美和形象层与意蕴层的不和谐美呈现了唐诗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作品。在战争描写中,作者详略剪裁得当、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手法多样,使战争内容更逼真动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