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教育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静如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中共党史学家、教育家。他以"李大钊研究第一人"闻名于世,以率先建构党史学科体系享誉学界。他培养了一批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骨干人才,为新时期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提出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现代化角度研究党史,以社会史为基础深化党史研究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在党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八十三载人生路,党史学科擎天柱,务实求真开新经,情满杏坛育英才。这既是张静如先生学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乐育"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在这篇大文章中,毛泽东的贡献是基础性的。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它确定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精彩的篇章。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题目下,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实践发展的主题是一以贯之的,理论创新的思路也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组织基础。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切实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这对于当前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高校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关注中共"领导核心"问题由来已久,并在"什么是党的领导核心,如何发挥核心作用"问题上已有共识,但对于这一问题的历史由来,以及"领导核心"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体系中的位置与形成机制等实质性问题却少有论及。在国际共运史上,能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熟与否的标志。其形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且还应以确立一个稳定的领导集体为前提。此外,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关头,也是促使领导核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中共历史上,产生"领导核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考验,自然形成为中央集体领导核心的模式;二是由上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提议,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三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这一制度设计是由毛泽东首创,后经邓小平集中论述而逐步确立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它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顶层设计,加固了这一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以强化国民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而在国家形象建构中,文艺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它对"新中国"故事的形象化书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治宣传中简单化的痕迹。此外,国家仪式和历史话语也以一种特殊方式加入了想象、创造和记忆国家的过程。新政权在建国初完成对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正是上述"合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总结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良传统。其思路与方法主要有:坚持经验来源于历史,主张对党史上的一切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作历史的分析;认为教训可化为经验,强调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党的宝贵财富;认为经验有多种形态,党既要创造和汲取直接经验、也要积累和运用间接经验,既要创造和汲取一时之经验、也要积累和运用永久之经验;坚持从经验中求理论,强调通过历史分析、抽象概括和实践验证,从经验中抽象出理论来,实现对“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解读史料是历史研究的一项基本功.党史研究者不仅要学会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一般方法,而且还需把握以下三种特殊方法.一是"历史钩沉法",即重新寻出业已沉没的史实;二是"剥茧抽丝法",即通过一层层剥茧,一根根抽丝,以发掘史料的意义;三是"通盘联络法",即将同类分散的史料联络起来,以显现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共历史上,毛泽东首次提出要在中国"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目标。根据这一目标,他提出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建设党的基本思路,作出加强党的作风和制度建设的重要决定,初步建构较为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关于发挥党史功能指导党建工作的观点,关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科学化问题的论述,对当下执政党的建设也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在邓小平的谈话、报告和文章有诸多论述。这些论述大多已收录在三卷本的《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文选》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它是邓小平一生实践、经验、理论和智慧的结晶,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一份文献资料;第二,它蕴含丰富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研究方法,对推动"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一开始就介入了中国政党政治的发育过程。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国外引入"政党"概念,并在接受、传播和改造这一概念的过程中,一面消解了国人对"党"的心理障碍,一面身体力行直接参与了政党的实践。但他们对"政党"与"革命党"的刻意区分,也造成了国人对政党知识的某种误读。而这种误读直到五四时期才被逐步纠正过来。从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创建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就很少受到上述限制。与老一代的知识分子不同,这批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更具不依附于政治权力的独立性特征。"五四"以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一面着手在知识青年中建党,以完成"党化",一面又大力推进国共合作,以实施"化党",并最终在"党化"与"化党"的事实推演中,逐步找到了一条改造政党、变革中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