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普遍规律,但通过小城镇建设来推进这一历史进程,则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独有特征。建设小城镇不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且在我国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建设小城镇的实践与理论不但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而且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信息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人类发展到今天,失业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问题,除了少数国家和地区之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能摆脱它的阴影。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过程中,日趋严重的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仅就失业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源,作一些理论探讨,以求教于理论界同仁。一、市场经济是失业的前提条件失业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尽管也有一些失去职业的人,但那是由于战争、瘟疫或其它自然灾害对生产条件的破坏所造成的,和近代社会的失业现象根本不同,它不来自于经济过程本身。而现代的失业则是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学报应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特点的学报,虽然不会象有些人说的那样,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确实会影响其社会效益,这已为学报界的同志所公认,并都在为此而努力。但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感到,要办出一份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报,并非易事,除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之外,还有许多理论上的问题,需要我们探讨和思考。笔者想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以期和学报界的同志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之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略包括:构建和谐社会是执政的普遍规律;构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共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道德与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针。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在一些干部和知识分子中还存在许多疑惑,除了姓“社”、姓“资”这一类问题之外,主要是对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作教条主义理解,使他们总感到“思想上想不通”、“理论上离了谱”.因此,对商品经济理论的某些问题进行一些反思,是必要或有益的。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产品的交换来互换劳动的经济,是社会生产的普遍形式,存在于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之中.从十月革命以来所建立的各国社会主义制度来看,无一不存在商品  相似文献   
7.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 ,各种素质无高下之分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实施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也是青少年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努力外 ,还需要社会做出相应的努力 ,提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就教育者方面而言,由党团系统的专职思想教育工作者,行政系统的各级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各门专业课教师等要素组成一个有着内在有机联系的系统,系统的各个要素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既有党的方针政策的诠释,又有基本理论的灌输;既有正面直白的宣传,又有侧面间接的启发;既有人格力量的感化,又有科学真理的征服;形成异工同曲的合成效能。领导者的责任在于如何根据任务和条件的变化,配制这个系统的要素,合理地发挥各要素的最大限度的积极作用,使系统始终处于最优化状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这就需要对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基本作用有一个清醒的分析认识。普遍认为;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其承担者无疑是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这种共识的形成,既有来自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来自理论上的思考。笔者仅就此问题陈述自己的一孔之见,期望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洛文化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河洛文化,首先要界定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范围,《河图》、《洛书》出现时的河洛地域范围,不可能偏离中心太远;其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必须突出其核心内容和特征,不能无所不包的将其泛化;再次是研究河洛文化应当着力探讨其在近现代以来的变化与表现;最后是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来审视河洛文化的"衰落",区分哪些是历史的必然,哪些是不该发生的文化萎缩。扬弃与吸纳是文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