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最早将教学和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教育家杜威,他在1910年《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于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平上。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英美两国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课程管理的地方分权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政府对课程的干预逐步加强,产生课程集权化的趋势.两国在强制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亦赋予地方一定的课程管理空间,以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课程管理改革的集权与分权一直伴随着两国课程改革的始终.未来更显现出注重课程集权与分权的协调与统一,确立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统一考试制度的趋势.其目的在于追求优异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一般和个别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与认识论中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矛斤论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逻辑学中的归蚋和演绎是一致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我国名学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会学校与我国的早期英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学校不应当仅仅看作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它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教会学校是否开设英语课的长久论争以及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对我国早期的英语教育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