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淑君 《科教文汇》2009,(19):245-245
殖民者在踏上被征服的土地上后,就以种族灭绝、抢劫、贩奴等罪恶方式开始了殖民主义的过程,殖民主义有四个特点同时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和深入,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内容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确定了整体护理思想,整体护理要求以病人为中心,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国策产生,更增加了儿科病区护患关系的特殊性。我们分析了如何在儿科病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氢氟酸致伤模型 ,探讨氢氟酸烧伤后不同时限治疗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选用健康SD大鼠 ,用 5 5 %氢氟酸致伤 ,观察不同时间即伤后未治疗组、30s和 30min治疗组的病理变化。并采用积分加权法定量观察结果 ,综合评价致伤后实验动物的主要脏器。结果 :①组织学变化主要表现为心肌纤维灶性坏死、变性和心肌间质出血 ,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肺脏以出血、充血为主要病变。肝脏细胞以变性为主 ,未见明确坏死 ;炎细胞浸润于汇管区 ,肝窦内血液成份外溢形成片状。肾小管上皮坏死 ,细胞变性 ,肾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均可见到蛋白管型。脑组织病理变化未见明显异常。②未治疗组病理变化明显重于 30min组和30s治疗组 ,30min组变化则重于 30s治疗组。③三组积分加权值分别为 5 6.2 0、65 .2 0和 60 .60。④电镜与光镜结果相吻合。④大鼠 3d死亡率为 10 0 % ,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建立氢氟酸致伤模型和动物实验证实 ,氢氟酸烧伤后组织病理变化效果满意。对氢氟酸烧伤必需尽快早期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脑损伤早期脑微循环和脑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Feeney's脑落体撞击致伤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选用Wistar大鼠,应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EPOX)细胞化学示踪微血管。结果:急性脑损伤后2—72小时脑微循环改变的总体特征为“稀”、“细”、“淡”,即伤区及周围血管稀少,管径变细,颜色变淡,提示,脑损伤后早期脑微血管处于高度收缩状态或管腔狭窄、闭塞,血循环减少。结论:脑微循环障碍、脑缺血是继发性脑损害的重要因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重视防治脑微循环障碍,纠正脑缺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