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校倾斜性招生计划扩大了弱势群体的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最终是否影响弱势群体的教育结果缺乏相关实证研究。对14位经由国家和高校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专项计划学生大学毕业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专项计划学生的毕业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毕业期望的落空与生涯规划意识和规划行为紧密相关,阻碍其生涯规划形成的三大因素可归纳为任其自然的家庭教养方式、模糊的自我认知与有偏差的目标定位。研究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和高校应注重和完善专项计划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弥补其家庭资本劣势带来的一系列成长性发展困境,加强针对性支持和培养,更好地帮助专项计划学生提升在校与毕业表现,最终促进高等教育的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2.
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是培养壮大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基于专业选择的分析视角,通过混合方法,对贵州某县级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大学专业选择进行研究,探讨县域学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影响因素与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考前专业选择意愿与高考录取结果的因素存在差异,低阶层学生虽然更愿意选择师范教育专业,但在高考中无法实现升学目标。从专业选择的原因来看,在注重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同时,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更看重“未来就业可进入体制内,工作稳定”与“父母家人的希望或要求”。研究认为,县域学生对师范教育专业的选择同时整合了经济化的理性选择与县域场域文化规训在内的双重逻辑,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贯穿学生专业选择的全过程。研究结论可为公费师范生及“优师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完善、县域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6名经历过多次考研的大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有限理性”为理论基础对其决策及行为表现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在信息不完全和社会环境的客观限制条件下,倔强与高自尊的性格特征与“名校情结”是影响“多战”考生决策理性的主观条件;从众效应、锚定效应、过度自信和沉没成本效应等非认知心理因素进一步推动着他们走入考研循环;正确清晰的自我认知、快速的情绪调节能力、审慎“求稳”的目标定位和合理规划与严格执行是循环终结的必要条件。最后从提供信息支持、补充“考研后教育”、营造积极环境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帮助考研学生破除心理与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