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秦之际(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三世纪)的儒,法斗争,是一場倒退与反倒退的激烈搏斗。孔丘创立的儒家学派,顽固地站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立场,妄想恢复殷、周奴隶制的“天堂”,是倒退的。法治学派与之相反,站在新兴的地主阶级立場,积极促进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在那个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毛主席教导我  相似文献   
2.
《说苑》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的一部分。它是刘向校书时根据皇家所藏和民间流行的书册资料加以选择,整理的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的杂著的类编。对于《说苑》,有三点要加以说明: 第一,《刘向所序》六十七篇著录在《汉书·艺文志》的《子部·儒家类》,其实六十七篇是各种资料的荟萃。譬如这当中的《列女传》,《隋书·经籍志》便把它编入了《史部,杂传类》。不可否认,刘向的思想是正统的儒家思想,把他所序的六十七篇编入儒家,是有道理的,这大概他的儿子刘歆编《七略》时便已作如此处理,《汉志》不过是照抄《七略》  相似文献   
3.
谈魏长生     
地方戏曲勃兴,进入大城市,改变了昆腔长久以来独霸剧坛的局面,这是近代戏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戏曲史家习惯称之为“花”(地方戏曲)“雅”(昆腔)争胜。一九二六年日本青木正儿发表《自昆剧至皮黄调之转移》一文,把《蜀伶之跳梁》作为专节,指出魏长生在“花”“雅”两部争胜中的作用。后来(一九三〇年)又把此文改写,收入《中国近世戏曲史》第四篇第十二章里《有王古鲁译本》。从此以来,魏长生这个人物引起戏剧史家的广泛注意。四十年来;谈到近代戏曲的发展,未有不论及魏长生者。作为魏长生故乡的一个戏曲爱好者,我于十七年前曾辑比有关资料,草成《谈魏长生》一文。“四人帮”横行,原稿早被抄没。现在从王泽君同志处借得复制本,删取其要,刊载于此,以就正于戏曲史家及留心乡邦文献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养晴室笔记》三卷,是成都庞石帚先生的遗著。 庞石帚先生名俊,原籍四川省綦江县。他的父亲是厨师,以贫,流徙到成都。石帚先生一八九五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阴历八月)生于成都新街后巷子(后来迁住少城斌升街)。 石帚先生是自学成材的。他幼年贫困,又加体弱,清末考入商业学堂,十七岁时(一九一二年)即辍学。不得已为私塾教师,靠束脩以糊口。年二十(一九一五)丧父,家益贫。因病求治于名医沈绍九,遂与相识,大为沈绍九所赏,乃教沈氏之子,专馆于沈氏。这时比  相似文献   
5.
宋刊本《刘梦得文集》,现在残存第一至第四,共四巷,藏北京图书馆。这是所知刘禹锡诗文集现存三个宋刻本中的一个。写完《谈刘禹锡诗文集的两个影宋本》一文(见本刊第三期)后,读到这个残宋本,用以与“董影”“徐影”诸本比校一过,初步了解它的一些基本情况。 残宋本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一字。版式为白口,单鱼尾,左右边双线。鱼尾下标“得一”、“得二”等简明书称及其卷次。中缝无刻工姓名。卷一第一行标“刘梦得文集卷第一”,次行无刘禹锡衔名,与“董影”同(“徐影”有之)。书首无总目(“董影”有之)。每卷前有目,与“董影”、“徐影”略似。它的书名同于“董影”,而卷  相似文献   
6.
刘禹锡诗文集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宋刻,据所知共有三个:一是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刊本《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宋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年)刻本《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刊残本《刘梦得文集》,存一至四卷。三个宋本,除北京图书馆所藏残本外,两个完整的宋刻,都有影印本流行。崇兰馆所藏《刘梦得文集》,一九一三年由武进董康影印(以下省称“董  相似文献   
7.
秦汉文学     
秦刻石和汉辞赋、乐府诗歌 一、秦刻石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二二一年), “平定天下”。“六王咸伏其辜”(《史记·秦始皇本纪》),标志着奴隶社会制度已经成为进了博物馆的东西,封建割据的局面也基本结束。毛主席指出:“如果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叔的封建国家;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是对于本阶段历史发展非  相似文献   
8.
明范氏卧云山房抄本《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刘梦得外集》十卷(以下省称“范抄”),现藏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卷六著录。这个本子,文集卷一下署“正议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赠兵部尚书刘禹锡”,卷二以下及外集即无此题署。文集和外集皆无总目。每卷文和赋皆列子目,诗则但标类目,与“徐影”。略同。文集和外集皆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版框是印成者,细线,左右双边,白口,单白鱼尾,中缝鱼尾下正集题“刘宾客文集卷第几”,外集题“刘梦得外集卷第几”,下线右侧有  相似文献   
9.
《(车酋)轩语》和《书目答问》是张之洞在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先后主持编写的两部指导治学门径的书。 张之洞(一八三七——一九○九)字孝达,又字香涛(或作芗涛),号香严,又号壶公,一称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属河北省)人。他是清末有名的提倡“中学为主,西学为用”的洋务派。他的功过,这里不准备作全面评说。他的事迹,简要的可读《清史稿》卷四三七本传,较详尽的可看许同莘编著的《张文襄公年谱》(商务印书馆一九四四年版)。  相似文献   
10.
魏长生续谈     
拙稿《谈魏长生》在我院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一期发表后,颇引起留意乡邦文献、关心川剧史研究的同志们的注意。有同志就其中某些资料提出谘询。那篇文章本是旧稿的要删,为了在关于魏长生和魏派艺人——特别是陈银官等川籍艺人方面再提供点研究的线索,乃略依旧稿及新近的点滴看法,苹成此文,以续前谈。研究川剧史的同志们有的曾访问老艺人、调查魏长生故乡金堂,获得不少可贵的材料。我衰老多病,加上忙,又加上懒,基本上足不出户,生涯大半在蠹筒残编之中,因此所谈也仅限于书本。“整齐百家杂语”(《史记·太史公自序》语),是所企望而愧不能达到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