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悦怡: 您好! 我常到幼儿园接小孙子,见到幼儿园老师所做的一切,实在使人感动。但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它们提出来求教于您。 其一是关于幼儿手指画的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让孩子用手指作画。老师们说:“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书上有,不能改。”我对  相似文献   
2.
融合式课程是我们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主持的实验研究课题——生态式教育研究的成果。我们在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将哲学、文化学、美学、生态学等理论运用到儿童教育中,模仿自然的生态系统,将原有的单科教学重新组合,使之建立一种互生、互补、交叉融合、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并以审美教育为突破口,用爱、美、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对儿童进行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生态式教育。这是对传统封闭式、分科式教育的挑战。它对当前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进行幼儿教育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形式之一。它所肩负的不仅是一般的教育,而且是需要发挥视觉艺术固有特质的教育。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独立学科,最早出现在西方。19世纪的美术教育已经成为普通学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4.
审美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达到人在实践中的全面自由发展。也就是说,人通过这种发展达到三个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自然与人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这是人类在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中的最高理想。   艺术代表的是最丰富的感性领域,最能发掘人的感性潜能。透过艺术的形式,使人的情感纳入理性的调节和升华。所以,艺术教育能使感性和理性得到统一。艺术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艺术教育能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同时,在艺术活动中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方面,透过艺术…  相似文献   
5.
四、本课程实施指导的基本方法——对话法1.对话法的提出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艺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提出对话法,其依据之一是“艺术作品是无限开放的”这一观点。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中,艺术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新的意义。这样,艺术作品本身就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艺术作品的多种意义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手工教学是指泥工、纸工和自制玩具等,这些活动对发展幼儿手的动作的准确、灵活性很有帮助,同时,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能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大脑相应部分的发育,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使他们变得聪明伶俐。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加深、扩大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一、泥工教学泥工是用粘土(或橡皮泥、面团)进行的立体塑造活动。在塑造过程中,幼儿的视觉、触觉、运动感觉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帮助幼儿掌握立体概念,发展空间知觉。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需要倾注全部的情感;而绘画的技能,也没有一套标准的模式。比如,画一只鸡,可以用三角形表示身体,也可以用蛋形、菱形,还可以有各种变形。鸡的动态又是千变万化,有的捉虫觅食,有的孵蛋、斗架……如果教师只用一种形象或动态直接向儿童演示,在儿童脑海中先入为主地接受了这种模式,成为反映“鸡”的一种格局,每遇到画鸡,就会不自觉地采用这种模式。这就堵塞了儿童的思路。相反,假如允许孩子们从各方面去反映他对鸡的印象,也许他们画得并不好,但这终究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结果,是每个孩子自己塑造出来的、在他心目中的“鸡”。艺术的价值,就在于表现与众不同的独创精神。皮亚杰认为被动的经验,不足以促  相似文献   
8.
9.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在幼儿园大班进行了系列的美术欣赏教育的实验研究。目前,实验尚在进行中,现在就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框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去年五月,我在美国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等七个城市考察美国幼儿教育状况。每到一处总是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进行着各种美术活动。在绘画方面,从内容看,有现实主义的,也有半抽象的,还有无目的的。二~四、五岁儿童大多是无目的的画;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