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复杂性在评论界历来备受关注和争议。从文本解读来看,除了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其政治立场的多变性摇摆性更出于自身的精神探索和真理追寻。这种不断地思考怀疑、游离漂泊的精神特质,与俄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有着一定的内在相似性。这是俄国文化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精神标志,是作家在特定时代中对包孕着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人的魅力”的隐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语文从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时下的“语境”来看, 都应侧重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思想境界、道德素质和审美品味的提升, 而不应将着眼点放在实用性、工具性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喜剧与真、善、美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喜剧艺术创作和欣赏在认识、教谕、审美机制中不同于一般美学形态的特殊规律,认为喜剧的真、善、美是在对假、恶、丑的否定性表现过程中转换生成的,对喜剧美学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难题诸如喜剧的基础、喜剧的美学特征、肯定性喜剧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艺术和宗教的双重角度,评说了许地山的小说创作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时空背景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所呈现出的艺术和宗教二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内涵缠绕与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5.
俄国1905 年革命失败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出现的“召回派”一度宣传“造神论”, 受到列宁的严肃批判。高尔基此时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 一向被认为是受错误思潮影响而陷入“造神”的泥淖。文章从文本形象和细节的析读入手, 指出所谓“造神”不只是《忏悔》一作中的“问题”, 而且是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经典之作的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思想探索; 继而从作品产生的政治背景着眼, 试图揭示两部同样进行社会宗教思考的作品后世评价迥异的某些深层原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入手, 思考辨析了年龄、性别、气质的生理因素与喜剧心理、喜剧精神的一定的相关性, 试图在人的自身机制的差异性中探讨喜剧文化现象形成的某些深层原委。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茅盾在左翼思潮时期写的八篇“作家论”批评, 逐一作了简明的梳理和评析, 从中探讨其后期社会学批评的某些雏型特点, 力图描述作者在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观念演变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入手,思考和探讨了民族、时代、政治与喜剧意识、喜剧形态的形成、表现和发展的诸种关系,力求从更广阔的范围和背景上去分析考察喜剧文化现象中透示出的人类社会的某些特性和内蕴。[关键词]##4喜剧;;民族;;时代;;政治  相似文献   
9.
俄国 190 5年革命失败后布尔什维克党内出现的“召回派”一度宣传“造神论” ,受到列宁的严肃批判。高尔基此时创作的中篇小说《忏悔》 ,一向被认为是受错误思潮影响而陷入“造神”的泥淖。文章从文本形象和细节的析读入手 ,指出所谓“造神”不只是《忏悔》一作中的“问题” ,而且是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经典之作的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思想探索 ;继而从作品产生的政治背景着眼 ,试图揭示两部同样进行社会宗教思考的作品后世评价迥异的某些深层原委  相似文献   
10.
屠格涅夫在19 世纪俄国社会中反响极大的几部长篇小说, 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坎坷之后来看, 最引人深思的是其思想内容的历史前瞻性和人性洞察力。本文试图从作家在当时激烈论争中的“真诚”自白入手, 对其代表作《父与子》展开具体解读和阐释, 进而从文化距离、政治态度、创作宗旨等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文学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真诚与真实、艺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