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生的超脱死有悟彻──评沈从文的创作观康咏秋生与死一直被称为文学创作的一道永恒母题。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苏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说道:“艺术从来只有两项任务,一是坚持不懈地探讨死的问题,二是通过探讨死的问题以探讨生的问题。”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这一亘古之迷烦...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是位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有着割舍不断的恋农情节,其化性格无疑与之息息相关;他通晓中国历史化,深诸中国社会状况,青年时又接触西方化,并能通过审慎的选择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灵活地结合起来;他上承程、朱理学,下继杨昌济的伦理学和修身思想,致力于贯汇宇宙大本大源和“心力”学的探寻。以上三个方面就构成了毛泽东化性格的三个最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湖南在戊戍维新中的中坚力量,所实施的新政,以及失败的原因、其主要论题是湖南之所以在当时能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重要原因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和湘籍人士谭嗣同、唐才常等的推动。而在探究失败原因时,侧重从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如操之过急、企图一步到位和激化"两宫"矛盾等。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价值在于跟随时代,反映现实,推进社会,如此才能裨益于人生。然而,假若不顾自己的生活底蕴,无充分的艺术准备,徒有服务政治、配合中心的热肠,其创作也是不会成功的.周立波的《铁水奔流》,就因为急切于政治上的功利,盲从于政策上的需求,而不顾生活积累和艺术积累的不足,紧跟形势,仓促开篇,结果只能是盲目紧跟反为盲目误,导致创作上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陈衡哲,一八九三年出身湖南衡阳一个名门家庭,祖父陈梅生,清末翰林,历任知府、盐运使、御史,有子女十二人;父亲是幼子,也在清末为宦,有子女五人。一八九七年,陈衡哲一家从湖南搬到江苏外祖父家,所以她在《自传》里写道:“我的祖父是湖南衡山人,但因为我的祖母和母亲都是江苏武进人,……所以就算是武进人。”陈衡哲从小读的是家塾,没有上过小学,然而她的外祖母家却是一个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浸染的家庭。她的舅舅庄思缄长期在广东做官,经常接触欧美文化,思想很新。她的姑母也是位德行高尚、奋发向上的人物。舅舅和姑母的影响,深入她的心灵,启迪她磨砺意志,去开辟新的生活道路,为她日后赴美留学,以及新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同立波的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是一部在反映农业合作化问题上有一定深度,又有一定虚假,有得有失,得多于失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雷雨》第二幕中的两个场景,集中地描写了侍萍、鲁大海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侍萍、鲁大海对立面的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有的分析文章往往把他简单化、脸谱化,或把他说成一个单一的资产阶级分子,这都是不符合作品的实际和作者的创作思想的。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周朴园是一个有魄力,有手腕,非常残忍、虚伪的家伙。他有着雄厚的资本和巨大的企业,有着经营现代  相似文献   
8.
南宋初,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湘潭创办碧泉书院,碧泉书院在教学内容上既注意儒家经典的学习;又注重天下万事,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堂论辩式教学,要求“致知力行”、重视履践,教学与治学兼容并蓄、循序渐进、博约相须等,碧泉书院的教育思想为岳麓书院所承继,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正当“五四”的黎明晨风把青年们从封建思想麻醉的昏睡中唤醒,“父与子”的矛盾在中国一些古老家庭爆发的时候,许多具有独立意识和反抗精神的女青年知识分子,抛弃了闭锁的深闺,从专制的宗法家庭跑了出来,到“新思想发源地”的大都市寻找她们的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就在这一年,丁玲也从偏僻、落后的家乡来到上海平民女子学校学习,开始了对新生活的追寻。她虽然走出了闭塞落后的故乡,却逃不出中国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天  相似文献   
10.
论述沈从文创作的冷静、客观态度,及其在作品中的多方面表现和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阐明“气敛神藏”的艺术目的在于使作家的感情贮蓄深厚,“聚为渊潭”,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这种艺术风格在不同内容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有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冷漠”;有对强暴者、作恶者的“容忍”;更有着对正义与非正义、真善美与假丑恶之争的“中立”。这种艺术风格是与作家旷达的人生观分不开的,而在湘西艰难、险恶的自然地理环境下人们的生死莫测,作家所受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其中包括了道教、佛教和基督教的潜移默化的广泛影响,以及二十世纪初叶我国的客观主义创作手法和中国传统艺术手法中的“留空白”等,是形成“气敛神藏”艺术风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