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贯彻南通会议精神,我校一位老师上了一堂显示教学全过程的研究课。内容是《一件棉衣》(六年制第六册)。教学时间是两课时。不料课后引起了激烈的争议,老师们形成了两种绝然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手》一文(六年制九册第19课)是著名现代作家赵树理的作品。课文以质朴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陈秉正那一双与众不同的手,赞扬了老一辈人高超的劳动技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一篇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一课,除了指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渗透劳动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一、初读课文,认识手的外形,初知劳动的作用教学开始,让学生轻读课文并思考:①这一课向我们介绍了谁的一双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②陈秉正的手是什么样子?他这双手和别人的手有什么不同?③七十六岁的老人,身体为什么会如此强健?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意在让学生明白:陈秉正虽  相似文献   
3.
考核,作为检查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学语文学科怎样考核,是值得研究的。传统的语文考核方法,只重视书面考核,而忽视对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考核,致使在语文教学中出现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因此,探索一个具有科学性的切实可行的语文考核方  相似文献   
4.
古诗,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据统计,在整个小学阶段(六年制),共安排23课40首古诗内容。但古诗怎样教,不少老师对此认识还比较模糊,教法还不够得当。有的是采取老师讲一点、学生记一点、课后背一点的方法,把有关的知识内容灌进学生的头脑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笔者最近听了一位老师的古诗教学课(六年制十一册16课),很有新意,颇受启发。归纳起来,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复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传统的复习方法大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多,以数量求质量,其效果并不尽人意。去年教学四年级语文(六年制第八册)进行期末复习时,我试着把电视中的知识竞赛方法引进复习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 (一)系统整理,自主探索复习,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把所学知识进行排队整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在进行复习时,我带领学生把全册  相似文献   
6.
在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常识性课文,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一些科普知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作为语文教材,如果眼光只盯在文中所介绍的知识上,忽视了语言文字的训练,类同于自然、地理等学科的教学,是有失偏颇的。对这类课文,我们同样要有机地进行语言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一、依据内容有机地进行说话训练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感知认识一种事物,总是把这种事物放在一定的背景(另一种事物)之下进行的。事物和背景之间的反差越大,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就越清晰深刻。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不少的课文在遣词写句方面有着独到的地方。这些词句往往是作者的匠心独运,起着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但因这些词句和整篇文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学习时很难发现体会出其在文中的妙用,往往课文中描写很精彩的地方,却被学生忽视了。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校进行语文教学研究,请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完整的研究课。内容是《一件棉衣》(六年制第六册11课),时间是两课时。不料,课后引起激烈的争议,老师鲜明地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为了说明问题,我把有争议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简要叙述如下:(二)复习上节课内容,默写“警、愁、缝”三个生字,并评价是否写得正确美观。  相似文献   
9.
《“你们想错了”》讲的是方志敏同志在同国民党军队作战中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事.教这篇课文,可采取中间突破,变序讲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解围入手 中间突破①揭示文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这课文题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有引号.)课题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因为这是引用别人说的话.)你一定想知道这是谁说的、在什么地方说的话吧?那就请打开课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课文,找出答案.)②检查提问:通过读文,你知道“你们想错了”是谁在什么时候说的话吗?(方志敏面对敌人搜身时说的.)你知道方志敏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借此机会,教师简单介绍一下方志敏.)除了这句话,方志敏还说了些什么?(让学生找到方志敏的这段话,并朗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