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设想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因为它完全不像一般序言那样说明写作的经过和宗旨,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它以叙事为依托,巧妙地暗示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写法上大胆创新,为序文写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篇序言共分10个小节,根据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开篇部分,房龙先生为读者虚构了一个无知山谷,多角度写了无知山谷的平静与幸福。在第二部分里,作者则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位先驱者形象,他用自己的生命给黑暗的无知山…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写作特点,培养欣赏优秀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礼会、家庭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教育内容还是形式,都饱含了丰富的美的素养。因此,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审美氛围。在审美的心态下求知。发掘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房龙先生的《〈宽容〉序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悲剧英雄——先驱者的形象,给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因为它完全不像一般序言那样说明写作的经过和宗旨,而是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它以叙事为依托,巧妙地暗示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写法上大胆创新,为序文写作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鲁迅的作品十分注重语言的运用。他的小说 ,往往寥寥数语 ,画龙点睛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而且能用确切的、恰如其分的词语表达出所需要表达的内容 ;同时他又将语言具象化 ,显示出高度的生动性。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鲁迅小说 ,篇篇都反映了上述特点。契诃夫曾说过 :“简练是天才的姐妹。”我们在多次阅读鲁迅的小说之后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特点 ,鲁迅小说的语言可以说是千锤百炼的 ,句中无余字 ,篇中有余味 ,善于少中见多 ,以少胜多。他善于简短地、明了地、朴素地把思想形象化 ,以插曲表现大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所谓情理逻辑思维,是相对理科学习的数理逻辑思维而言的。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不少学生在理科学习方面如鱼得水,出类拔萃,而在语文课堂上却显得呆头呆脑,缺乏灵性;相反地,也有些学生语文悟性极高,却对数理化畏之如虎,这正表明情理逻辑思维与数理逻辑思维的差异。学语文需要一定的情理逻辑思维能力,学语言文学不能像学数理让那样纯逻辑,纯理性;它不仅需要有理性的分析,更需要有情感的体验和参与,并以它的"理"也并非什么公理、定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事理、情理。自然科学中的公式定理可能是永恒不变的,社会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8.
9.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的叙议性散文《石钟山记》被誉为“千古名篇”。盛名之下,自然少有人会去怀疑其典范性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却发现这篇外表上看似天衣无缝的文章居然很难侍候,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其叙议结合不紧,全文观点站不住脚。《石钟山记》结尾议论部分的观点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若据此观点推论前文,在考察“石钟山”  相似文献   
10.
《窦娥冤》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它作为我国的悲剧艺术的典型范例,被节选录入高中语文教材。传统评价一直认为,《窦娥冤》作为我国悲剧艺术的典范,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价值主要就是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既表现了战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闪烁着浪漫主义的理想的光辉;并认为该剧第三折,也即课文所节选的部分的浪漫主义情节,正是这一悲剧的精华所在。它让在现实社会中已陷入彻底绝望境地的窦娥临死前对天誓愿,并一一实现,让窦娥的反抗突然变得惊天动地,又让代表当时统治者执法的官吏们显示恐惧和渺小,以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