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马列革命文论在中国的流播是建立在译介的基础上,译介过程不是简单的不同语言的转换,其中渗透的意识形态蕴含体现在译介者的翻译实践中.对拒斥内容的遮蔽与对有利信息的强化同是基于革命活动的实际需要,译介者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并将其引入政治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全盛期,为青年人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和力量的舞台,然而他们无法适应处在转型期的社会的价值准则,甚至导致了精神上的幻灭和肉体的毁灭.这种当时普遍流行的绝望感,一方面根源于作者本身对人生产生的绝望情绪,体现小资产阶级作家挺进主流价值核心的强烈的不适应感;另一方面,也是对占据统治地位的宗教神学、理性主义的抗拒.而这种对资产阶级病态的深刻否定和批判,正是新的追求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巴尔加斯·略萨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人们重新聚焦拉美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略萨以文学介入生活、介入政治,具有小说家与政治家的双重文化身份。他如一只啄食社会腐肉的兀鹫,用文学对抗社会黑暗、腐朽的独裁政治。在对拉美社会权力结构精细的描绘中,他以虚构小说的方式将理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对举连通;从而在立体的艺术世界中,扫荡着现实社会生活的荒谬,呼唤人类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话语权就是人的生存权,话语方式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在五四思潮影响下崛起的丁玲,涉入文坛之初就以前卫而独特的女性意识打造了几个独立个性、追求自由生活的女性形象,而三、四十年代勃兴的革命文学传统,又催生了她用创作干预现实生活的文学品格.建国后,其思想中虽已不再是特定时代产生的那种自由与革命之间的矛盾,却也一直夹杂着个性与政治两种声音.作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女性,如何把握体制要求和文艺自由间的平衡,便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丁玲人生悲剧的成因,正在于她的这种二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中国关注俄苏文学。在译介和接受中,鲁迅与瞿秋白都注意到了果戈里对俄苏“写实”传统的先导意义,并从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对其艺术成就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以期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而由于审美趣味和学术视野的不同,鲁迅与翟秋白对果戈里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特点,这反映出他们为中国文学谋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各自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