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我们在整党学习期间,通过学习党中央的有关文件,提高了我们对搞好研究生教学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制定了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讨论并提出了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目前,正在试点推广。一、联系研究生的培养,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必将引起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毕业生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教育新的使命,要求我们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动口,经过自身的探索与实践,主动地获取知识,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构建起了一种灵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战略规划整体性治理可通过静态结构维度及从内涵构思到落地实施动态过程双重视域检视。基于20所一流大学战略规划文本的嵌入式多案例研究发现,战略规划整体性治理机制有战略适应、目标确立、战略整合、战略实施的行动结构,协同多元共治、共创核心价值、明确关键举措、优化内控体系是其行动结构产生的重要功能。面向大学治理现代化目标,未来战略规划治理体系还须从文化建设、系统治理、平衡秩序与活力等方面再强化。  相似文献   
4.
对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和高水平智库的研究发现,两者职能逐渐融合,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存在组织协同发展的特质。基础支撑包括创新性知识生产、政治经济利益驱动、地理位置趋同集群和资源互补的现实考虑。形式体现为大学设立智库、智库成立研究生院、智库发展新大学、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合作共建研究机构等。这为推动研究型大学与高水平智库组织协同发展带来了组织价值理念、管理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实行了全国性的招生考试,取得了明显成效,鼓励了青年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既选拔了一批优秀大学生,也选拔了自学成才的优秀青年,把他们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的研究生已在各个不同岗位上崭露头角,充担重任。但是这几年来实践也说明,目前这种传统的命题方法和考试安排还不能适应当前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征,也存在着许多矛盾。虽然采用了应届优秀生免试入学等改进办法,但还不能解决大面积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已达到一定规模,为我国的四化建设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这不仅缓解了因十年“文革”动乱所造成的人才奇缺,而且促进了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本身的健全与完善。特别是从1981年建立我国自己的学位制度以后,我们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硕士,而且开始独立地培养自己的博士,从而完全改变了旧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依赖外国的状况,并逐渐在国际上建立了我国学位的信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运用场域理论对学科交叉进行研究,提出学科交叉场域是“知识生产组织建构行动者参与”三元关系嵌套的结构空间。本研究以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大学为典型案例,对其学科交叉场域存在的创新功能、整合功能和激励功能失灵现象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为应对学科交叉场域功能失灵并促进学科交叉场域与外部系统需求的动态平衡,我国可从理念重塑与模式变革两个方面完善大学治理机制。在理念重塑方面,我国大学应转变学科观念,从学科意识转向问题意识;重塑价值追求,从形式交叉转向交叉创新;拓宽战略格局,从仅立足学科转向立足内生资源、制度环境和外部产业三维坐标。在模式变革方面,我国大学可坚持以创新为根本,将学科交叉深度嵌入大学创新体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面向成果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坚持以赋能为核心,助力教师在场域转换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以“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高专排球技术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受试者在结课后进行排球单项技术、理论知识与综合成绩等指标的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结论: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来引出学习内容,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安排了练习活动,以此来强化学生学习,达到提高自我的目的,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不断的体验活动,引入教学内容,对其进行讲解,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