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学家和精神革命家,以了深刻的精神力量影响了一个世纪的好几代人。对于他的反响、评论和研究,也几乎横亘了整整一个世纪。对鲁迅研究这一学术景观,做一番世纪玄览,能够从一个侧面透视20世纪中国精神化现象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林非先生所著的<鲁迅和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十年后再版,在于该书具有更为恒久的学术生命力.其特点表现为一、以对历史的熟稔、感司的深刻、辨析的精微凸现鲁迅的独到之处,与鲁迅及其所处的历史时代达到深度的契合.二、以鲁迅精神正视鲁迅自身的矛盾,把鲁迅放到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全面的辨证的具体分析.三、从深邃、丰厚的文化内蕴中发出了对"人"的呼唤和对鲁迅"立人"思想的深刻阐发.  相似文献   
3.
张梦阳 《成才之路》2012,(33):33-33
求极限不仅要准确理解极限的概念、性质和极限存在的条件,而且还要能准确地求出各种极限。求极限的方法很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文从一类计算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枣疯病植原体组培苗保存体系,对比了不同外植体来源、培养基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和质量浓度对枣疯病苗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和植株体内植原体是否能够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休眠枝条水培芽比大田带病茎段启动培养成活率高,启动培养基中最适的生长调节剂组合为MS+KT 2.0 mg/L+NAA 0.1 mg/L,增殖培养基的最适组合为MS+6-BA 2.0 mg/L+NAA 0.3 mg/L,壮苗培养基为MS+KT 2.0 mg/L+NAA 0.3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对继代3~5次的组培病苗中植原体进行PCR检测表明,植原体稳定寄生在再生苗体内.建立的植原体组培苗保存体系,为开展枣疯病发生和防治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面子     
一看到“面子”这词,就会感到再没有比这更悖理的了,居然这样称呼作为全人类一部分的中国人的一种“气质”。在中国“,面子”这个词,不简单地指人的脸,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名词,其中包含的意义,比我们所能描述或者可能领悟的含义还要多。  相似文献   
6.
从事文学研究的学者.有文学评论家、文学鉴赏家、文学考据家、文学理论察、文学思想家之分。最为难得是文学思想家。所谓文学思想謇.就是在文学思想领域里能够“从思想方法开始进行变革”的人。刘再复先生则属于文学思想家。他始终是以自由思想家的身份从事着文学评论和研究工作。在他的文学思想中贯串着一条由启蒙到苷世的主线。20世纪80年代。刘再复是以一位启蒙思想战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的。来到海外以后。他不仅没有停止自己的思想。而且向着更高的境界升华,从启蒙升华为普世。所谓普世.就是以世界的眼光,探索人类文化的深屡共性,打通中外文化的气脉,探究人类共同的生存困境,走出狭隘的“民族经验”。走向更深更广的精神领域。他对高行健的《灵山》、《一个人的圣经》等一系列作品的评论.就是见证.也表现了他作为文学思想家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7.
来新夏先生的文章真好。他在《家园》里发表的妙文,我是篇篇细读,读后常常浮想联翩 ,深受启悟。近读《一代儒僧李叔同》(2000年11月8日《中华读书报·家园》)之后,不禁 由李叔同中年的人生大转折联想到鲁迅后期的思想转变。这乍看来确实有些不搭界,简直可以说我是由于职业关系而强拉硬扯。鲁迅与李叔同是绝 不相同的,一位是一代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一位只是一代超脱不凡的儒僧、艺 术家,将这两人等同在一起,会是非常荒谬的。而我以为在人生途程的层次升华上,这两人 却有不谋而合之处。来新夏先生引述了丰子恺关于人的生…  相似文献   
8.
难得散淡     
钱谷融先生有一本散文集《散淡人生》,收入他大学时的文章。在这本书中,他常爱引用京剧《空城记》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来在给学生编的散文选写的序  相似文献   
9.
草的沉思     
草是卑微的,平凡的。与高耸的大树相比,草是如此微小;与姹紫嫣红的鲜花作伴,草是那样平淡。所以,草常常被人看不起,人们在提起所鄙视的事情时,总要加上一个“草”字:草民、草根、草莽、草芥……然而,鲁迅却热爱草,讴歌草。他在百草园长大,在野草丛中歌唱,最后又归于碧绿的青草。我常常冥想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时的情景。我注意到,鲁迅从幼年起,眼睛就是向下看的,他不是向上眺望巍峨的大树,而是向下观察荒园中的野草,琢磨草间的油蛉、蟋蟀,断砖下的蜈蚣、斑蝥和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的叫天子。他在野草丛中长大,感到了无限趣味。“海草国门碧,…  相似文献   
10.
鲁迅学的界定符合鲁迅和鲁迅研究的客观实际。鲁迅研究的学科化,是要使鲁迅研究的战斗性、革命性和现实性更为理性,更为科学。《中国鲁迅学通史》的有些章节没有坚决贯彻“中立性研究”原则,感情色彩过重,是一大憾事。对鲁迅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性很强、难度很大的严肃工作。黄宗羲明亡之后,寄愤懑于巨著《明儒学案》,以学术史的形式总结了中国学人思想探索的得失。此书的“玄机”和“书眼”亦在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