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中学生课内课外的阅读中,文学经典的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中学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引导和教学,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还原生活,改变仰视经典的心理;二是帮助学生识别经典与糟粕;三是立足课内阵地,教出经典篇章的魅力;四是以读促写,在经典精神的指引下摒弃虚美文风。四个举措涉及课内课外,读写相长,文道并焕,旨在强化经典作品在语文素养乃至人格素养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古诗教学常在寡淡的应试分析中致使审美性缺失。运用互文阅读,打通关键“词语”到“文本空间”的路径,诗歌背景、形象、意脉、情志方面都可以超越解释,突破遮蔽,实现诗歌阅读中审美意义弥合与深化。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实施的根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真正地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这种“生本位”理念是对传统的教学“师本位”观念的彻底扭转。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来体现“生本”理念呢?我觉得得重新审视课堂预设和关注课堂生成。以下是我对此问题具体思考的一己之得。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理念.为此大家都在积极钻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确.课改三年来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气氛更民主了。学生更自主了.互动更多了.读书声更响了.讨论更热烈了.教学拓展更深了.多媒体引进了等等。其实细察一下.不难发现上述变化主要还是在课堂形式上体现新理念.它们掩饰不了另一个事实.即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倾向,如目标模糊不清.语言品味蜻蜓点水.拓展探究严重游离于文本等。因此.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流于形式.更多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建设才是语文教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如何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 ?时下 ,各种“策略”甚多 ,大多是某一学习点上的个别操作策略 ,但几乎都忽视了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性特点 ,缺乏一个全程的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鉴于此 ,笔者在实践中探索构建了“五自”策略 ,现不揣浅陋 ,就教于方家。一、自主定向———明确学习的目标性基于现代教育理论 ,借鉴当代语文教改的一些成功经验 ,设立此环节 ,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过程以及文本的重难点有初步的认识 ,从而为下一步深入学习在“心理上 (包括注意、记忆、思维 )和知识上 (感知理…  相似文献   
6.
时下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大力推行“九年一贯制”,原本分校而治的小学和初中,现在要合在了一起,这自然引起了人们对于是分是合的利弊思考与讨论。我以为孤立的分析是不可取的,只有站在客观全面的角度,才能看清其中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理念,为此大家都在积极钻研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确,课改三年来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气氛更民主了,学生更自主了,互动更多了,读书声更响了,讨论更热烈了,教学拓展更深了,多媒体引进了等等。其实细察一下,不难发现上述变化主要还是在课堂形式上体现新理念,它们掩饰不了另一个事实,即语文课堂教学的肤浅化倾向,如目标模糊不清,语言品味蜻蜓点水,拓展探究严重游离于文本等。因此,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流于形式,更多关注课堂教学内容的建设才是语文教学的出路。我们认为须要切实对课堂教学的目标、思路、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对此,相关论述与经验颇多。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解教学资源?又如何开发利用呢?笔者以为,包括语文教材在内的能作用于教学并产生价值的一切信息都是有效的语文教学资源,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需要我们带着语文意识来观照,用课堂效度来甄选。  相似文献   
9.
提起“绿色”,大家自然会联想到“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消费”、“绿色奥运”等名词。的确,“绿色”一词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色,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理念的内涵。诸多事物都能以“绿色”冠名,为何语文不能呢?果不其然,其中清华附中名师赵谦祥先生在《用“绿色语文”救治“文字恐惧症”》一文中明确主张实行“绿色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书中针对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了鲜明的批评:把“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混淆起来,往往导致老师以自己“教的活动”来代替学生“学的活动”,这是我们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而问题的症结是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的活动”为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