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楼梦》表现了一种美真丑假、褒真批假的进步理想,因此未可将其“真假”二字仅视作“真假相映“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根据是:一、明清一些进步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常以“真假”二字概括评说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现象,此必影响曹雪芹;二、早期红学家多数正是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去理解《红搂梦》之“真假”的;三、《红楼梦》本身所写的矛盾冲突本质上是“真”与“假”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整体是一个有机完整的整体,它具有自在自为的文学逻辑性,具有以人文理想为核心的内容与其相应的形式协调发展的有机性。由此出发,文学史研究自当以现今的活的眼光来逆向地观照过去:一、以相对完善的美学理想审视历史对美善的求索;二、用理性的抽象去粉碎文学表象的感性外壳;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既往文学的本质与历代的创新等。  相似文献   
3.
李贽论学,片言只语,但崇新尚变,提出了一种有机发展的学史观;主“童心之自”,把“童心”作为学的本体,人性化了学的内容;“以自然之为美”,用运动性、创造性、狂想笥规范学的创作,不成体系,自成体系。其体系既有谨严求实的科学性,又有浪漫前卫的创新性,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  相似文献   
4.
一、跳不出猜谜辨伪圈《光明日报》曾刊登华君武先生的漫画曹雪芹质问红学家:“你怎么数起我的头发来了?”意味深长。它既揭示了当代红学的史学倾向性,又道出了有识之士对当代红学研究的普遍不满。红学变成曹学,确实未免滑稽。当代红学研究越来越离题了。新旧红学都是史学重于文学。1954年后,作为新红学对立面而开始出现的“市民说”、“农民说”、“传统说”,主要的结论也都是从史学的角度得出的。“市民说”认为18世纪上半叶中国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红楼梦》中所反映出的这种带有解放人解放个性的性质的新命题,就其社会性质讲,只可能  相似文献   
5.
中国首届三国赤壁之战学术研讨会,1991年6月27日在文化古城黄州召开。会议历时三天。到会代表共80余人,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沈阳、南京、广州、山西、河南、湖北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山西大学靳极苍教授、华中师大景才瑞教授、南京大学蒋赞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朱靖华教授、湖北大学张国光教授、中国社科院陈可畏研究员、北京社科院苏天钧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自1992年3月13日《书刊导报》批露出“红楼梦应有两部”说后,国内国外反响强烈。笔者从王国华的“两部”说不过是旧红学家张新之“情与《易》理”说的翻版,“一枝笔写两部著作”是一种间隔性叙事模式,《红楼梦》结构是对立的章法而不是对称的章法等角度考察,认为王国华的“红楼梦应有两部”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系统把握明代王骥德的戏曲理论体系,重点揭示了王氏戏曲理论的系统性特征和创新性的特质。认为:王氏戏曲理论的系统性在于既制订了戏曲艺术正宗风格规范,又制订了具体的撰写操作规程;既有批评论,又有创作论;既有博大的内涵,又有严谨的构架。而其创新性则在于立足自己的时代来总结当代戏曲创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为未来的戏曲立法提供了新的艺术范式。并指出,王氏曲学实质是南曲学、明曲学、新曲学。  相似文献   
8.
红学大师俞平伯先生临终前对自己过去否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深表遗憾,并寄语后人要重新评价。本文运用有关美学理论考察了否定后四十回的评论的理论依据,认为续作研究之出现迷误,主要原因在于评价方法和评判标准不科学:一、论者“用前八十回来攻后四十回”,这是就事论事的经验主义美学方法;二、指责续作“背离了原作精神”,主张“斥伪尊真”,这是不计艺术效果的文物鉴定式的认识判断,价值结构是单向的;三、所谓错误地安排了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给悲剧换了一个喜剧性的尾巴,这是运用二元的自然消亡的悲剧观来贬斥一元的伟大的性格悲剧;四、所谓后四十回宝黛“以双重性格的人物出现”,这是把独创性当成败笔,暴露出评论者那单一静止的个性理想。重评后四十回,当务之急是矫正此种理论之偏差。  相似文献   
9.
本通过系统把握明代王骥德的戏曲理论体系,重点揭示了王氏戏曲理论的系统性特征和创新性的特质。认为,王氏戏曲理论的系统性在于既制订了戏曲艺术正宗风格规范,又制订了具体的撰定操作规程;既有批评论,又有创作论;既有博大的内涵,又有严谨的构架。而其创新性则在于立足自己的时代来总结当代戏曲任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为未来的戏曲立法提供了新的艺术范式。并指出,王氏曲学实质是南曲学、明曲学、新曲学。  相似文献   
10.
一部礼赞文坛奇人绝学之书──《儒林外史》主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林外史》素来被视作一部批判丑恶事物的讽刺小说。本文从小说主体意象的设置、文本的章法布局、作品主要人物同现实生活中作者身份的对应关系、隐括全书的王冕故事的文化内蕴等同个方面,全面而多角度地剖析了作品的基调及其意蕴,从而否定了上述传统的看法,得出了如下可信的结论:《儒林外史》的主旨是表彰文坛的奇人绝学.它对丑恶事物的批判与讽刺只不过是奇人绝学的陪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