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第41题,分别以1972年和2011年版《世界历史·近代史编》的部分目录为材料,综合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从高考反拨教学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此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引导我们关注史学范式转型理论。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7月上半月刊)读到浙江杭州余杭区教研室陈杰老师的文章《教师怎样面对课堂生成性问题》,文中谈到南京宁海中学一位教师在博客上写了一个案例,案例中说,学生听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后,提出“当时要不是饿死那么多人口,那今天人口就更多了”的疑问。聂幼犁教授建议解答的方案是“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不要纠缠到政治问题上去,历史教师要用历史角度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高考历史试题主要由高校教师参与命制。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不断地通过高考试题得以传递。毋庸置疑,高考试题极大地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的良性发展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因此,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是广大历史教师应该要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近来,我们再次认真研读了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第39题,进一步加深了对该题所涉及历史事件的理解。原题如下: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  相似文献   
4.
2008年山东高考文综第27题以其大跨度(从古代到现代)、高综合(内容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政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及其相互关系)、重能力考查(涉及释读提炼、阐释、概括、分析、评价等)、新视角(社会史中家庭婚姻)、多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运用和体现新课改后高考命题趋向,在近两年备受近师生好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