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化学反应中的差量。往往是化学计算思维中的“突破口”.有些同学由于对差量的理解不够.在解题时找不到简捷的解题方法.本拟通过对差量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同学们拓展思维视野。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2.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为 :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 (核内有 6个质子和 6个中子 ,即碳 12 )质量(约为 1 993× 10 -2 6kg)的 1/ 12作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据此可得 :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X原子的质量碳 12原子的质量× 1/ 12 ,该式变形得 :X的相对原子质量12 =X原子的质量碳 12原子的质量.于是可得出以下结论 :粒子间的相对质量比等于它们的质量比 (12是碳 12原子的相对质量 ) .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 ,因此还可得出 :物质间的质量比 ,等于构成物质的粒子群体间的相对质量比 ,即等于物质的相…  相似文献   
3.
化学反应中的差量,往往是化学计算思维中的“突破口”郾有些同学由于对差量的理解不够,在解题时找不到简捷的解题方法郾本文拟通过对差量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同学们拓展思维视野,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郾一、找差量究其源我们一起审视一下下列化学反应中的差量:如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m摇g,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残留固体的质量为n摇g郾显然,m与n之差为反应一段时间内生成氧气的质量郾上述反应中,若反应前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为a%,反应一段时间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残留物中的质量分数为b%(显然b>a)郾因二氧化锰在这一反应中…  相似文献   
4.
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因此,通过对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分析继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虽能初步了解.但不少学生在对这些知识的运用中,常表现出思维视角偏小、分析方法单一、解题效率不高等现象.为培养学生思...  相似文献   
5.
化学反应中的差量,往往是化学计算思维中的"突破口".有些同学由于对差量的理解不够,在解题时找不到简捷的解题方法.本文拟通过对差量的具体分析和实际应用,帮助同学们拓展思维视野,掌握有关的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6.
现行三年制初中化学教科书(人教社义教版)中,对计算题中所及的运算单位是这样处理的:设未知数时不标明具体单位(P.74例1-2);列式和运算过程中的单位,有的全标(P.137--138例1-3),有的因不便表示而只标部分(P.74例1-2),计算结果后,标有具体单位.笔者和同行们对教材中的“单位”处理颇感费解.现据一般化学资料中对运算单位处理时的“约定俗成”,并结合同行们就上述问题的一致性看法发表以下之管见.其一,“设未知数”是解题者对原题经一番思索后跨出的第一步.它上承对题意的推敲,下启列式求解;实乃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包括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零而碎、繁而杂”是这部分内容的特点 .学习时 ,也就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 .怎样做到既能尽早“过关” ,又可避免记忆过程中的“劳神费时”呢 ?同学们不妨借助口诀 .1 量筒的使用口诀 :讲规格、放平稳 ,凹面低处视线平 ;仰视量少实际多 ,俯视量多实际少 .注释 :①“讲规格”指选用量筒的容量要与所量取的液体体积相匹配 ;②“量少实际多”指仰视量筒刻度线时 ,会出现读数 (即测量体积 )较实际体积偏小的误差 .2 胶头滴管的使用口诀 :不横不倒宜正立 ,不触不入悬…  相似文献   
8.
鉴别物质时 ,一些同学常被不加试剂类的习题“将”上“一军” .其实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思想方法 ,找出被鉴别物质的“个性” ,解题时是完全可以化难为易的 .本文拟通过对这类习题中两个不同个案的解析 ,帮助同学们构建解题的正确思路 .例 1 不另加试剂 ,鉴别出MgSO4、NaOH、BaCl2 、CuSO4、K2 SO4五种溶液的先后顺序是 . 解析 五种溶液中 ,只有CuSO4溶液呈蓝色 ,其余均无色 ,可鉴别出CuSO4.若用CuSO4溶液去确认BaCl2 溶液并不困难 ,但无法再用BaCl2 溶液去逐一鉴别出MgSO4和K2 SO4两溶液 …  相似文献   
9.
化学计算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又如何使列式简便,计算快速高效?这是我们面临的两大思考.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归一”思维法指导学生解题.其方法是依据某一化学用语中元素、物质之间质与量的相互依存关系,或依据涉及质量关系的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中抽象出具有特定意义的能表示“l……”的表达式,再结合给定数据,进行简单运算.现分述如下.一.根据化学式计算中的“归一”思维随便找一个化学式如R,3*。根据其意义可抽象出如下“归一”关系:太9卡可表示每1克F。,。O。中含F。元…  相似文献   
10.
从不同角度对习题的解法进行探索,即称思维换位。这里就有关化学式计算中的思维换位举些例子,供同学们参考。例1当SO2和SO3中氧的质量相等时,则502和SO3的质量比是_________。分析解本题的常规思维方法是:X份质换一个角度可以这样想:氧元素的质量是物质中所有氧原子质量(相对质量或实际质量)的总和。已知两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即可推知两物质中氧原子的数目也一定相同。所以本题可这样解:因3SO2和2SO3中氧原子数一样多,故两物质的质量比即为3SO2与3SO3的总式量之比。即SO2与SO3的质量比=(3X64):(ZX80)=6:5例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