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那些经过时光无情的淘洗,依旧光灿如新,甚或散发出更加夺目光芒的作品称之为经典。用有限的时间亲近大师们的经典力作,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那些经过时光无情的淘洗,依旧光灿如新,甚或散发出更加夺目光芒的作品称之为经典。用有限的时间亲近大师们的经典力作,无疑是智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公布中小学教学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俄罗斯联邦《教育法》,俄罗斯联邦的教育机构在组织教育过程中采用数种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上,教学论专家众说纷纭,它与教学方法有何差别,也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5.
四、走向集体教学方式 学校正经历着它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明显落后于我们的时代,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各国的教育家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早在20年代,在我国就作过用小队实验室工作法和道尔顿制取代传统教学方式的尝试,但没有结果。后来又回到了经过“历史检验”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的轨道上:班级课堂教学授课制、严格规定的日课表、稳定的教科书、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班级日志、学生手册(记分册)、统一的校服,有一时期甚至还实施男女分校制等等。50年代后期起,又开始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尝试,出现了利彼茨克经验、罗斯托夫经验和认知活动积极化、问题教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等理论。在教学论研究中,长期以来保持着这样的“传统”:某些研究者被允许进行教育实验,给教学教育过程注入某些“新”东西,但得严格遵循一条最重要的原则: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历史“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教育过程的组织结构及其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6.
在分组课业中加强集体的因素并不意味着就因此而奠定了新的组织基础.全班的和小队的课业的组织基础是同一的:一人同时教一组人.增加“事务上的接触”的次数,出现“集体的期待”,在“学习动机”方面发生改变,这一切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确认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是不够的.在30—40名学生中吸收7—8名学生履行教师的职能,这本身是很重要的.但人人只是学习的小队课业不能称之谓小队课业.只有教师一人教大家,只有把他的活动是有益于社会的活动,只有他是在为别人,为社会而工作,其他人(学生)仅为自己而工作.自有学校以来,学生的活动的社会本质就是这样.为了走向集体教学,要使全班40名学生无一例外地都能履行教他人的职能,而不仅仅是其中的7—8名学生或20名学生.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没有真正的集体教学.以大组或小组为形式进行的分组的课业不是集体的教学工作组织形式.为了获得集体教学,必须摆脱分组课业的局限性,要以非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的工作,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个别地互相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前苏联,大中小学均由政府主办,不允许私人办学。在现俄罗斯联邦,各级各类学校除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办外,还允许社会力量(社会团体、企业和企业集团、公益性的和私人的基金会等)和公民个人办学。根据《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