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如何在网络情境下进行学校教育科研,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一方面,网络将引起研究手段的变革,另一方面,网络本身将成为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实际上,网络对教育研究发生影响,是要通过教育研究者这个重要的中介和桥梁,教育研究者主体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笔者试图以一种动态的视角,探讨网络情境对学校教育科研的影响。一、网络影响教育科研队伍的变化———教师成为研究者主体传统的教育科研,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前者如教育实验、测验、调查,要求研究过程严密,研究条件严密,一般中小学教师无力承担;而后者的纯…  相似文献   
2.
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美国大学模式的模仿、借鉴和融合,是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重要方面。梳理美国大学模式导入中国的历史进程,分析导入主体和导入内容的演变,揭示其特点,可为正在走向世界的我国高等教育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生态德育与环境教育之关系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生态德育的兴起在教育理论界,提出生态环境中也有道德问题,应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纳入道德教育体系,是近十年的事。最先引起人们关注的是鲁洁教授写的《试述德育的自然性功能》(《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一文,文中提出德育的自然性功能。当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德育不应包括生态伦理(刘尧《德育有多少功能———与鲁洁教授商榷》)。此后,就相关的讨论停顿。只有《德育新论》(鲁洁、王逢贤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现代德育论》(戚万学等编著)赞同德育有自然性功能,认为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研究的范畴。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成为影响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国家,而郭秉文作为留美学生,在导入美国大学模式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以郭秉文及其东南大学改革为个案,分析美国大学模式在近代中国的导入与影响,对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其历史进程遵循一定的发展逻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与国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最初动力;社会主义矛盾的不断变化,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其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国内环境;从价值表达与价值关切来看,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集体主义的政治价值等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居全国前列,并具有鲜明的特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课程设置切合社会需要;办学体制公私并进,私立为主;办学层次完整等.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在湖南教育史上写下了极有意义的一页,它为今天的湖南职业教育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考评价体系在指导考试命题和引导中学教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人们对它的一些误解或误用损害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并误导了中学教学。以某市2022年高三历史联考为例,其试卷克隆巴赫α系数仅为0.71,部分试题的区分度太低甚至为负数,未能较好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所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同时本次考试虽然考查了历史科的全部5种学科素养和3项关键能力,但各素养和能力维度的分布不均衡。要改进命题工作,就要细化历史科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内涵,明确各种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考试中的应有地位。反馈在教学领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等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9.
重视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紧迫任务。我们要从新的时代视角审视德育内容和方法 ,坚持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以收到德育的实效 ,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这一认识 ,笔者认为 ,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 ,是德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一、将生态伦理纳入学校德育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生态伦理学在相当多的文献中也称环境伦理学 ,诞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从莱奥波尔德的《大地伦理学》到诺顿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0.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如果我是研究生导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念,就要培养学生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宽阔的学术视野和宽容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