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对综合国力的评估,是一个国家对自己进行定位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进入21世纪,中国总结以往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提出“和平崛起”新理念,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抉择,旨在提升综合国力,以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并显示中国不存在对别国有任何威胁。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史无前例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有了教育。起初,教育活动常常和政治活动联系在一起,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到奴隶社会——夏、商,才逐渐形成为专门的教育机构。一定社会的学校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决定的。历史上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总是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按照本阶级的意志确定  相似文献   
3.
中学历史课“双基”教学的要求是什么,怎样达到这个要求?这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 一、要进一步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根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规定,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师正确、通俗、有重  相似文献   
4.
当前英国的中等教育有两种体制,即重点体制和综合性体制。根据目前的法令,准许地方当局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体制。在旧的选拔制度下,孩子们在小学的最后一年里,进行一次所谓“十一岁儿童中学入学考试”。考试的结果,决定着每个孩子将要受哪一类的中等教育。那些获得高分数的孩子,将要到文法学校,文法学校偏重学术性的科目,并预期多数学生经过高等考试进入大学,其他孩子可以进到技术学校,那里的教学内容偏重实践,其余大多数孩子进入非重点中学的现代化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5.
中央电大政史、行政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中国国情学》课程,我们承担基本教材的编写。从1988年10月开始构思到1990年3月完稿,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该教材由中央电大出版社于今年12月出版发行。 一、《中国国情学》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教材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教育要上去,领导重视是关键。而领导重视,光停留在一般号召上,原则来原则去是不行的。必须象上饶市委的同志那样,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实在在地帮助学校解决具体问题。象萍乡市各级领导那样重视教育,依靠群众和社队集体力量尽快改善办学条件。现在,全党思想统一,方针路线对头,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高涨,办好教育的有利条件很多,只要我们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一年真正办好几件事,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我们的教育事业是大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顺应历史潮流,提出许多改革措施,由于封建守旧势力的反对,这次维新变法被慈禧统治集团扼杀了。但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的改革措施,到了二十世纪初,慈禧竟然打着“改革”的旗号,先后实行所谓“新政”和“仿行立宪”,这是为什么呢?政局动荡变换手法在戊戌政变中,慈禧剥夺了光绪帝的权力,扑灭了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运动,砍掉了变法维新的旗帜。几年以后,慈禧渡过了义和团和“八国联军”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便于考察科举制度的由来和发展,在这里,首先对我国前代选官制度作扼要的介绍。商、周奴隶社会,用人主要是贵族世袭制度,史称“世卿世禄”制度。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各国先后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士”的地位大大提高。当时各国任用官员,一是从获得军功的人中提拔,一是从游说之士中量才录用。秦朝随着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度代替了贵族“采邑”制。皇帝集中掌握着中央与地方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