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测算.“截至2011年4月,中国网民规模预计为4.8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36%”,据CNNIC所作的((2009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的数据反映,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我国的中学生网民规模达7488万人,已占当年中学生人数的74.2%,  相似文献   
2.
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内容采用单课时教学设计,易导致学生浅层学习。将深度学习理论中的单元学习设计思想用于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经过行动研究发现,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单元学习设计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基于问题解决的单元主题,确定蕴含学科本质且可测量的单元目标,设计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单元学习活动,研制"单元...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公共课程开设的质量和效果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极不适应 ,这将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生教育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 ,进而影响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本文以课程目标为切入点 ,提出课程目标的制定原则 ,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 ,对目标内容进行了详尽分析 ,并提出实现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体验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做中学”、促进发展,在新课改下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教育家大卫·库伯为该理念构建了体验式学习圈理论模型,提供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加深认知,深化情感认识,落实行动,可以促进该理论的实践,根据学习经验选择活动主题、在实际活动中达成个性体验、加强反思形成抽象概念、更新情境检验应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已遍布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和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多且杂、课程时数少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我们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我们的教与学,设计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和环境及资源支持下的教学。而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是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得出,2012年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中新提出的课程性质、识字写字和读写领域的新要求以及具有纠偏作用的教学建议;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主要有教学目标的制定、字理识字教学、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按文本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新型作文教学实践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等。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将继续关注《2011年版课标》的落实问题以及一些语文教学中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2012年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语文教师需形成读者意识、了解研究动态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8.
<正>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计算思维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的关键概念。经检索文献发现,我国对于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学中高年级及以上,对低年级学生的研究较少,一些教师对此存在困惑。低年级学生是否需要培养计算思维?何种教育方式有益于培养其计算思维?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策略?本文就这些问题展开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已遍布千家万户,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区域、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和基础参差不齐,这就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多且杂、课程时数少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纳入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程已有12年。一般而言,一个课程开设的效果,会受到课程开设的历史、地位、课程标准(大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