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群体性事件的类型之一,网络群体性事件遵循普遍性的形成机制,网络作为重要变量在机制的各个环节发挥新的作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体现出"网络最优选择策略"。通过对参与主体的类型学研究,表明网络群体性事件有两种社会效应:失范倾向与公共性实践。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正日益提升,本文从政治参与的角度切入,通过分析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调查数据,描绘了沿海发达城市网民的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并探寻了影响网络政治参与的两个主要因素:工具层面/心理层面的瓦联网使用和网络社会交往.研究结果表明:一,网民们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比较低;二,上网时间、网络政治信息接触、社会列络规模、网络社区归属感、开放的人际讨论模式均对网络政治参与有着积极影响.这说明公民的政治冷漠在网络中也得到了体现,但随着公众对互联网应用和互联网社会交往的熟稔和认同,网络政治参与的现实重要性将凸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等多个层面对绿坝事件进行了全景观察,通过对事件五大焦点的详细梳理,探究绿坝事件引起众议的深层原因在于公权力的越界:公权力过度介入公民的私人领域,且对私权利有失当限制,从而引发公众的舆论反弹.论文也指出:公众通过网络对私权利的诉求,表现了其对当前社会权力/权利现状的挑战;然而,与此同时,这种激烈表达却同样呈现出权力运作的痕迹,由此也部分消减了私权利与公权力对抗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湖南Y村的民族志调查,观察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新闻联播》的收看与解读,提出农民对《新闻联播》的日常解读存在四种类型:仪式型、陪伴型、学习型和认知型,认为《新闻联播》是农民的集体"政治仪式"和个人"政治狂欢"。研究表明,在当代社会转型期,国家意识形态与乡村社会的接合作用于农民身上形成了一种男权、党权和国家的混杂体验,并指出这种混杂体验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根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