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实质首先是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 ,其核心是从英雄史观转向群众史观。毛泽东原有的文化心理结构构成了其世界观转变的可能性 ,而其转变的路向是先信仰后认知 ,务求身体力行是对这一路向的认证 ,实践上各种主义的失败是促使其世界观转变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2.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柳宗元的这一思想为宋学疑古、惑经的全面展开开启了序幕。  相似文献   
3.
围绕着人生观的问题和“中国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李石岑以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为基础,提出了“表现生命”的人生观,认为“生”有五大要义,即“动”、“变”、“顿起顿灭”、“扩大”以及“交遍”.同时,李石岑以之为基础伸长出教育表现论、人生四境界论、人生三态度说和人格论.其“表现生命”的人生现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有其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代儒学由于外部佛道势力的冲击和内部经学的僵化之困而日益式微.因此,如何恢复儒家经典的生命力来复兴儒学成为中唐主要的时代课题.新<春秋>学派批判"以讽诵章句为精,以穿凿文字为奥"的经学传统,主张从经史合一的<春秋>中探求"圣人之微旨"、"王道之根源",假圣立言,掀起了由章句向义理转变的解经范式变革和由"叙事"向"义理"转变的史学变革以及主张舍传求经、严格区分经传的本文变革,开辟了儒学从汉学向宋学演进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大中之道中行仁义之德政的政治主张;另外,还主张崇礼明法之治道。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在探讨唐宋思想转型端绪和探寻宋明理学的端倪时,一般都注意到韩愈在儒学复兴方面的贡献,却往往忽视了柳宗元.事实上,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的先驱.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柏格森热掀起,知识分子在引介阐释取舍柏格森思想的过程中,体现了各自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问题的回应。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李石岑曾大量介绍西方各派哲学包括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并在《民铎》杂志上刊出"柏格森专号",对柏格森思想的引介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以其敏锐的卓识提出了别于同时代人的一些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然"除却Nature之意外,还有"自然而然"、"己"和"自身"的意思,与"自"之意紧密关联相通。柳宗元通过对传统"自"论的继承,创造性地发展了荀子——王充的路线,从构成世界整体的"天"、"人"双重领域重申儒家的基本价值——"人道原则",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大中之道"中行仁义之德政的政治主张;另外,还主张"崇礼明法"之治道。  相似文献   
10.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柳宗元的这一思想为宋学疑古、惑经的全面展开开启了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