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4年   1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老家有一首左脚调歌谣是这样唱的:"一只手做粑粑,一只手抱娃娃,粑粑做成又得吃,娃娃领大又得使。"我饥饿的童年就是在母亲的胯下,听母亲哼着这首歌谣,吃母亲做的粑粑,一天天快乐长大的。那时的农村,几乎一年到头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吃,每顿饭都要掺杂粮。夏末秋初,青黄不接时,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多山,如千层肚,层峦叠嶂,一望无际连向天边。山顶着天,云踏着山。家住远山,山上多树,多草木,郁郁葱葱,一蓬蓬,一丛丛,千芳竞翠。再加上气候高寒冷凉,祖祖辈辈饲养的家畜,要数黑山羊最多。多的人家几十甚至上百只,少的人家十几只,是黑山羊生长的摇篮。村庄依坡就势躺在山上,田如裤带系在山腰,地  相似文献   
3.
那年秋天,女儿呱呱坠地,母亲收割完最后一季稻谷,带着几袋新米,从乡下老家进城来帮我带孩子。每天早一次、晚一次必不可少的洗澡、换洗尿布,再加上拖地板,抹家具,洗菜做饭,我家的用水量一下子多了起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厨房、卫生间的水龙头像坏了似的,一滴一滴漏水。水龙头下面不是接着一个盆,就是放着一只桶。后来才知道,母亲为了省水费,微微松开水龙头滴水,因为一滴水带不转水表。那时的水费其实也不贵,才八角钱一立方米。  相似文献   
4.
正母亲过88岁生日的那天,家里来了很多为母亲祝寿的亲戚朋友,10多桌宴席要煮炒上桌担待客人,我生怕延误了吃饭的时间,便跑去灶房里指手画脚催促,无意中又见到了熊熊燃烧的灶火、冒着热气蒸饭的木甑和灶台上那盆白汪汪的米汤。顿时,鳝鱼般蠕动的舌苔驱使我随手拿起碗,迫不及待牛吃水似的"咕咚、咕咚"喝了一碗米汤。而正是那碗乳汁般的米汤,从肠胃的每一个角落渗进我心灵深处,慢慢泡发开了我干枯的记忆。  相似文献   
5.
正海水不可斗量,高山不可称量。可在那个"生产队、大集体"的年代,我们乡村老家的不少时光,却少不了要用秤来称量。那时的乡村,大的村庄分成两三个生产队,小的村庄自成一个生产队,队下面再分组,每天的农活全由生产队安排。然后再由记分员按出工日天数,或按劳动量记工分到人入户,最后逐月累计,交由生产队会计核算,家家户户便可按工分分粮、分红(分钱)。所有一切需要计量的劳动,一切需要分配的东西,几乎都少不了要用秤称一称。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眼睛     
正每次回到故乡,一阵狗吠声过后,老家的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开门的人不是大哥,就是大嫂。有时,大哥、大嫂下田上山干活去了,门没上锁,我随手推开,便可见到患有中风多年,手脚不灵便,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前来迎接我的母亲。老家的那扇院门分为两页、双合门,用厚实的方木板做成。只要人在家,门就像苏醒的母亲,睁着眼睛。家里无人,门合上,多像闭目养神的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门如老去的母亲,夜以继日看守着那院老屋、那个老家。  相似文献   
7.
老家的门     
正每次回到故乡,一阵狗吠声过后,老家的院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开门的人不是大哥,就是大嫂。有时,大哥、大嫂下田上山干活去了,门没上锁,我随手推开,便可见到中风多年,腿脚不灵便,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前来迎接我的母亲。老家的那扇院门分为两页、双合门,用厚实的方木板做成。只要人在家,门就像苏醒的母亲,睁着眼睛。家里无人,门合  相似文献   
8.
一、设计思想 在光学教学中,有大量的探究实验活动,而现有的光学实验器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显示出的光路可见度差;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时,入射光的入射点不固定,这样,入射角的大小不仅不能定量读出.而且还无法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人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这一知识要点;3.在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与发散作用时,平行光束的平行度不高.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村庄     
正母亲今年86岁,是我们村庄有史以来年岁最高的老人,还拿着每月国家发给的高龄补贴。在村里人眼里,母亲是最有福气的老人。可衣食无忧的母亲,患有轻度中风疾病,手脚不太灵便,和大哥大嫂在一起,虽然生活起居还能基本自理,但我每次回去,母亲一见我总是叨念:"这家里空荡荡的,和我说话的人都没有,我活着折磨死人呢,是你们的累赘……"说着说着,眼角就冒出晶莹  相似文献   
10.
正每天上下班,走过办公楼前,无意间抬起头,远远就看见那面鲜红的国旗,亲吻着风掠过的翅膀,仰望着流动的云端。此时,我记忆的思绪也仿佛国旗的颜色,红成一团。心头、眼底,忽地涌出一幅两个儿童扛着红旗,走在迎亲队伍前面的娶亲民俗画景来。那两个扛着红旗的孩子中,有一个就是我。那时,我十岁左右,刚好有大人的腰杆高,经常被村里娶亲的人家请去扛红旗,参与"讨媳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