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之涣是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兄之咸、之贲也是诗人。王之涣在少年时很有侠气,性格豪放,常击剑悲歌。中年折节工文,过了十五年优游山水的生活,足迹遍及黄河南北。他常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人相唱和,并常与乐工制曲歌唱,每有佳作,乐工便辄取以被声律,因而名动一时。靳能在对他所写的《墓志铭》中,称王之涣“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见其诗名之盛。他描写西北风光的作品尤有特色,可惜他的作品多已散佚,在《全唐诗》中,仅存绝句六首。他的五绝《登鹳雀楼》和七绝《凉州词》,均可列入盛唐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2.
吴均是南朝梁朝的作家。南北朝时代是骈体文畸形繁荣的鼎盛时期,骈体文(包括骈赋)数量很多,大都是形式华美纤巧,内容空虚贫乏的作品。但还有少数作家不同程度地摆脱了浮艳文风的影响,写出了一些内容比较充实深刻,具有文彩丰美和独创风格的好作品。如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以及本文《与朱元思书》几篇短札,就是其中的好篇章,为当时写景骈文的典范。吴均虽出身贫寒,但在当时的梁朝很有文名。他的诗文清新挺拔,曾得到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沈约的称赏。有些人仿效他这种题材和风格,称为“吴均体”,可见其载誉之盛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籍中,特别是在先秦经传、诸子和史记、汉书中,通假字出现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清代戴震在《六书音韵表·序》中说:“六经字多假借”。为了判断古音通假字,下面谈谈怎样以声音为线索来判断通假关系的方法及其步骤。第一步,从意义上发现疑难,加以辨识。本来,利用汉字形体来探求字的本义,利用汉字形义结合的特点来帮助我们阅读古书,以便诠释词义、理通文意,是解决疑难的一个很重要的、正确的方法。可是,在古书中却有一些字的形体和意义相矛盾,它给我们在阅读古书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就是“通假字”的问题。如果不懂得通假,仅仅从字的形体上去阅读古书,那就很容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