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侧目”一词字面上的意思是“斜着眼睛看”。但这个词语特定的含义是:不敢从正面看,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现在因不了解此词的特定含义而望文生义地错用此词的例子屡见不鲜。下面仅举二例,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2.
介词“于”是一个用法非常灵活的文言虚词,使用频率相当高。由“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用在动词性成分之前或之后,也可以用在形容词性成分之后。“于”在上述几种情况中,表示多种意义。由于对“于”的以上各种用法不清楚,所以错用的现象时有所见。有时被混同于“以”,有时被混同于“与”,有时不当用而用。下面举例对各种错用现象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3.
李栋臣 《学语文》2008,(1):38-39
引用他人的文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这是常见的现象。引用得好。确能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应注意一个前提,即引文的外部因素(引文的作者、出处、文体等)和内部因素(引文内容)都要准确。否则,就会误导读者。本文试分类评析张冠李戴的引用如下。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不耻”和“不齿”读音相同,很容易用混。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句: ①她到底认为,母亲和男人是纯粹的功利关系,一旦发生在婚姻外,就是最最令人不耻的交易了。(《双人床》,《当代》2005年2期)  相似文献   
5.
语言要准确,这是新闻写作的起码要求。但在新闻写作实践中,语言不准确的现象却久禁不绝,屡有所见。语言自相矛盾在新闻写作中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下面每种反举三例,略加评析,以期引起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注意,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一、词组内部自相矛盾费力地从东门里钻出的刘晓庆,虽然浓妆淡抹,穿着入时,但是神色十分憔悴,全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种明星风度。(《上海文化艺术报)1989年6月9日:《疲劳的“晓庆之夜”》) “浓妆淡抹”是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打扮,它是形容不同的人或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不同妆饰的。但在这个例句中却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同一时间  相似文献   
6.
李栋臣 《语文知识》2000,(10):48-49
《河北日报》1999年7月31日《收回是可以的,赖账是不行的》一文有这样一句话:但是,因为李登辉骨子里仍坚持“两国论”,因此这些辩解只能是言不由衷,如同隔靴搔痒,当然就没有说服力。他根本没有触及“两国论”,是对一个中国原则否定的实质,回避了要害问题,所以不敢作正面解释,罔顾左右而言他。句中“罔顾左右而言他”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但原文为“王顾  相似文献   
7.
“在”和“再”各有3个词性。“在”作介词、副词时,义项单一。作介词,其语法作用是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范围、条件;作副词,当“正在”讲。它作动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再”作数词和动词时,义项单一,分别作“二、第二”和“重现、继续”讲;作副词时,义项较多,不赘述。下面4个例句中的这两个字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8.
一篇文章的内容要前后相关,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一个句子(主要是复句)也是这样,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表达这个意思的时候,句子内部前后应该紧密相联,环环相扣,像行云流水那样通畅自然,中间不能出现梗阻,也不能断流。如果一句话说到一半,把它放在那里,另起一个与前面没有意义上紧密联系的话题,或者一句话说到一半,便嘎然而止,没有下文,那就会导致句子语义不衔接,文意不通畅的毛病。 但在新闻写作中,句子内部语义不衔接的现象却时有所见。限于篇幅,本文难以尽举其例,只能按类型每类各举一例评析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句中出现梗阻 这类句子的前后说的是两个没有紧密联系的话题,使整个句子衔接不起来.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1、句子开头提出一个陈述对  相似文献   
9.
在报刊和其他媒体上经常见到“揽胜”的字眼。比如1996年12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九州神韵”栏目播出的一个节目,屏幕上打出的名称是“西湖揽胜”;《求是》1998年第一期封面刊登了一幅油画,标题写的是“揽胜”;《河北日报》2000年5月23日第6版一专栏名称为“燕赵揽胜”。就连语文类刊物《语文知识》2000年第一期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也将标题写成《谜语诗揽  相似文献   
10.
李栋臣 《语文知识》2005,(12):26-27
《河北日报》2002年8月2日《修理形象要治本》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难发现,美国政界已经意识到本国的国际形象不佳,于是采取措施以改善不良口碑。”这句话中的“口碑”一词用得不妥。 “口碑”是个明显具有褒义色彩的词。古时称颂功德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石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