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陈映真早年创作了多篇兼有浪漫与悲情色彩的小说,这些作品以细腻伤感的笔触刻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苍白、颓废又充满激情的知识青年。小说整体呈现出浪漫化的倾向,与毁灭、死亡相关的暗示性叙述又渲染上一层悲情的色彩,这种看似矛盾的风格特征融合在一篇之中,并互相推动、增强,由此形成了文本内部的艺术张力,同时也反映了青年陈映真处于彷徨阶段的思想状况,并为其后期创作转型提供了更理性的思路、更新颖多元的题材和写法。  相似文献   
2.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具有显著的超文本实验性特征。《微暗的火》这部小说中存在着多重的可能性世界,形成了独特的立体化的空间阅读模式,充分反映出文本的多义性与复杂性。考斯基马将《微暗的火》列入“原型超文本”的类别之中,其文本结构特征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瓦解了小说的传统范式,纳博科夫的作品深受其影响。纳博科夫独特的语言风格、符码系统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反映出纳博科夫朝向"彼岸世界"的美学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作家自觉地追求艺术,并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强化,试图将中国本土所产生的民族文学纳入世界文学的巨大潮流中。然而中国与西方现代性的时差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不可能以一种循序渐进、自然更替的方式发展,西方思潮的爆炸性涌入,使得先进的知识分子迫切追赶西方的现代性,因而这一时期的文学面貌呈现出多种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美学风格互渗的错综形态,形成了复杂的文化现象。西方现代性在中国语境下出现了意义的转译,现代性的意义不断流变。因此,在后来者重新发掘、书写现代性的过程中,既不能失去历史的语境,也要标识"五四"文学在当下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独特的叙事技巧、语言风格以及作品中思考的时间与空间的人生终极主题,一定程度上造成纳博科夫的作品的多义性与复杂性,作为原型超文本的《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重要作品之一,其中文本的叙事层次与空间形态十分独特,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欣池 《鸡西大学学报》2013,(9):122-123,126
米兰·昆德拉是现代小说的代表人物,在他独特的小说艺术中,复调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复调小说强调结构与主题的相互平行,在情节上着重构建对位式的复调,并在其中贯穿着哲理性对的思考,呼应着巴赫金的对话式复调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