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体在水里、溶液里浮沉规律,关系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十分重要。自然第三册十四课《水的压力和浮力》是在实验小结物体在水里的浮沉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自己用各种各样的物体来试验,尽可能去发现物体浮沉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历法也是小学自然教学中要谈到的,可是因为自然教本中叙述不详,材料难找,常常给老师教学带来困难。这里对历法作一个简略的介述,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什么叫历法?历法就是推考年、月、日长度及其相互关系,以制定相应的日期、月份、年份、和世纪数的法则。世界上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曾经使用过多种多样的历法,这里有它的政治原因,但主要还是对回归年、和朔望月测定的精确度和排历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历史上曾改历120次,主要历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一)课文分析小学自然第六册八课《电磁铁》,是从电磁铁的实验开始的,注意从感性到理性认识过程的发展,然后去进一步研究分析电磁铁的性质.最后讲电磁铁的广泛应用。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认识一下电流的磁性之后,再讲电磁铁比较更适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电磁铁的极性判断,是与线圈的绕法,进入电流的方向有关,为便于记忆,用右手法则或顺、逆时针方向来说明都行。至于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相似文献   
4.
讲授小学自然第五册“怎样认识物体——岩石”这一课,我们认为要弄清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研究岩石?③怎样认识岩石?③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什么要研究岩石?课文中没有涉及,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述,并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怎样认识岩石?要从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去认识它。物理性质即颜色、光泽、结构、硬度;化学性质即观察岩石与化学试剂的反应现象和结果,例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太阳系里九大行星之一,除绕太阳公转外,同时还自转,从西向东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叫一天。向太阳半球叫昼半球,背太阳半球叫夜半球。一天分为昼夜,在两极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小学师资培训班或假期短训班讲好自然教材教法课?由于目前无陈规可循,这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考虑到《自然》是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要为高一级学校的有关学科打基础,而且应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培养儿童各种能力。而当前许多教师没受过系统训练,缺少观察、实验方面的基本知识,致使自然课的实验教学显得十分薄弱,教学质量低劣。所以,我们给师资培训班或假期短训班讲《自然教材教法》课时,应该遵循学以致用原则,以小学自然课本上的教学问题为内容,不仅要讲教法理论,而且每讲一单元,就应辅导学员做一次实验。例如讲完《简单机械》这一单元后,可将学员分成四人一组,布置他们做“杠杆平衡条件”、“滑轮”、“斜面”三个实验。讲课教师先交代操作顺序  相似文献   
7.
小学《自然》二册《昆虫》一课,我们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法,分三步安排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有意无形地引入新课。课一开始,教师说:“我要大家采集的蚂蚁、苍蝇,蝴蝶……等小动物带来吗?请你们先观察蚂蚁的外形。看蚂蚁的身体分几个部份?每个部份都长着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内容:自然四册十一课“人的消化”,基本可分为以下段落:①消化的意义;②不溶于水的养料不经消化不能被身体利用;③淀粉被消化液消化的实验演示;④养料消化过程;⑤消化器官;⑥消化器官的保健。(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人的消化”,实际上是讲有机养料的消化、吸收、利用三个问题。书中讲消化讲得多一点,吸收只提“渗进”两个字,而“利用”则未提到。我们认为消化、吸收、利用这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生理生  相似文献   
9.
(一)课文分析小学自然第四册“人的呼吸”,可基本分段:①人呼吸哪些气体;②淀粉、脂肪在人体内的氧化作用;③呼吸器官;④呼吸运动的过程;⑤呼吸器官的保健。其中氧化作用和保健是重点;淀粉的水解、氧化是难点。(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分六段:①电池;②电池的正、负极;③组成电路;④电流;⑤电池连接不同,亮度不同;⑥电器的两种连接方法和比较。 (二)课文的重点是电源、电器的两种连接方法,因为联系生活电,必要做好演示实验并作图讲解清楚,有设备条件的可进行学生实验。 (三)作业布置,可搞课外活动,如制简易灯座和开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